《石钟山记》教案16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三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9/5 6:57: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5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500字。
《石钟山记》教案
       
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归纳积累:鼓、殆、何、莫、发五个多义词的义项;
2. 掌握:临、鸣、扣、适、向、识、考七个实词的意义与用法;
3. 了解:苏轼在我国文学史是的地位及其代表作。
(二)能力目标
1. 辨析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掌握其规律。
2. 学习借记游以阐述自己的见解,把议论、记叙、描写和抒情有机的结合的写作手法。
(三)德育目标
1. 学习古人反对主观臆断,有疑必察的求实精神。
2. 领悟文中的人生哲理。

二、 教学重点
1. 课内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义,掌握五个多义词和十个实词的用法和意义。
2. 辨析名词活用。
3. 学习本文带有考辩性质的游记既有驳论文的某些特点,又有一般游记的特点,二者有机结合的艺术特点。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语设计
   提起中国的名山大川,相信大家一定可以列举出许多,它使我们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更是我们的骄傲。如果说有这样一个地方,它的占地面积还不足一平方公里,绝对高度也只有七十米上下,而它却是游人争相要去的地方,大家会相信吗?(学生各抒已见) 而这样的地方确实是存在的,这就是位于江西的湖口,鄱阳湖入长江地方的石钟山。(书写“石钟山” )看到这几个字,我们想到了什么呢?对了,也就是这座山为何要以“石钟”命名呢?同样的问题,也困扰了一代大文豪苏轼。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他亲身游历了此山,并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述诸笔端,于是便产生了这样一篇千古流传的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这篇《石钟山记》(将题目补充完整)



二、作者简介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苏轼在诗、词、文、画、书等方面均有卓越的成就。他的词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散文方面列“唐宋八大家”之中。有《东坡文集》。他的创作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为“苏欧”;
    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
    词与南宋辛弃江称为“苏辛”。
    与辉煌的文学成就相比,苏轼的仕途颇为坎坷。因政见和王安石、司马光为合,无论在新生党还是旧党的执政,他都备受排挤,一贬再贬,甚至入狱。一生中长期担任地方官,政绩突出,是一位受民爱戴的官吏。

    学生自读注释①,了解本文写作背景:本文作于元丰七年六月,苏轼由团练副使调任汝州团练副使时。顺便送长子迈到饶州德兴县任尉,途经湖口,游览了石钟山而写作此文。


三、 整体感知

1、 播放录音,并以幻灯的形式让大家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彭蠡(lǐ)   郦(lì)元    钟磬(qìng)    函胡(hán hú)  桴(fú)     铿(kēng)然   硿硿(kōng)焉   栖鹘(hú)  
莫(mù)夜   磔磔(zhé)  鹳(guàn)鹤  噌吰(chēng hóng)
  穴罅 (xià)  涵(hán)淡澎湃  窾坎镗鞳 (kuǎn kǎn tāng tà)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