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一轮复习小说阅读专项训练(6份打包)
- 资源简介:
小说阅读
2016届一轮复习 人教版 小说阅读 专项训练(4)doc.doc
2016届一轮复习 人教版 小说阅读 专项训练(1)doc.doc
2016届一轮复习 人教版 小说阅读 专项训练(2)doc.doc
2016届一轮复习 人教版 小说阅读 专项训练(3)doc.doc
2016届一轮复习 人教版 小说阅读 专项训练(二)doc.doc
2016届一轮复习 人教版 小说阅读 专项训练(一)doc.doc
2016届一轮复习 人教版 小说阅读 专项训练 (1)
(6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乡村大道上的孩子们 [奥地利]卡夫卡
我听见马车隆隆地驶过花园篱笆,有时我甚至看到它们穿过那些轻柔摆动着的簇叶缝隙。炎热的夏日,木制的轮辐和车辕叽叽嘎嘎地叫得分外响,从地里干活归来的人们扬起的阵阵笑声,使得马车的叽嘎声听起来越发叫人心烦。
我坐在我的小秋千上,在我爹妈的花园里的林间休息。
在篱笆的另一边,来往的行人车辆络绎不绝。孩子们奔跑着的脚丫飞快地一闪而过,收割马车满载着高高的庄稼捆垛,男人和女人们坐在上面以及四周,马车驶过时,轧坏了花坛。近黄昏,我看见一位绅士拿着手杖在慢慢散步,有两个少女迎面与他相遇,她俩向他致意,臂挽着臂,退进了路旁的草地。
这时,鸟儿像阵雨般地漫天飞起,我用目光追逐着它们,看它们一口气飞起多高,直到我觉得并非它们向上高飞,而是我在降落,于是纯粹出于怯弱,我紧紧抓住秋千绳索,开始轻轻悠荡。不久我便更加用力地悠荡起来,此时微风拂来,颇觉凉意。鸟儿归巢,颤抖的繁星出现了。
我在烛光旁吃着晚餐。当我吃着黄油面包,双臂常常搁放在桌上,我已经很疲乏了。暖风将粗糙的网眼窗帘吹得鼓胀起来,有许多次,窗外某个过路人会用双手把它们扯住,好像他想更好地看到我,跟我说话。通常,蜡烛立刻给吹熄了,在煤黑色的烛烟中,蚊子聚集着,长久地绕圈飞舞,如果有谁从窗口问我一个问题,我便会目不转睛地望着他,仿佛凝视一座远山或者一片空地,而他也并不特别在意自己是否得到了回答。但如果有人翻过窗台来,说别人已经在等候我了,我便发出一声叹息,站起身来。
“你为什么叹气?出了什么岔子?发生了什么难以挽回的祸事?我们再也无法补救了吗?一切都完了吗?”
一切都是好好的,我们跑到了房子前面。“谢天谢地,你总算来了!”
……
2016届一轮复习 人教版 小说阅读 专项训练 (3)
(45分钟)
一、(2014•河南方城12月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浮子酒香
穿过后河上了公路,往县城方向的不远处,有个三岔口。这是两条省道的交汇,连着安徽,通着江南,自是车水马龙。五大爷的浮子酒摊,就安静地立在三岔口的一隅,干净的白褂、白瓷碗、白抹布,在车流交错中,一尘不染。
天刚亮,五大爷就推出架子车,平稳地摆了三五个红瓦盆、水桶、木板凳,外八字的步子,咕咕噜噜地往后河里去。东方天边云彩抹着红,薄雾像一缕一缕的丝绸,正如五大爷褂子的雪白,淡淡的酒香随着他走,一条小黄狗,跟到后河的入口处,停下来摇着尾巴,远远地目送。
我在县城读书,逢周末步行回家,到五大爷的浮子酒摊处,刚好一半的路。每次到那,五大爷都是忙碌的,温和的笑写在脸上。三两棵高大的杨树,遮出一片树荫,有客人用瓷勺子慢吞吞地舀着吃,有时没客人,五大爷就静静地刷着碗,洗着抹布。
“五大爷。”我腼腆地叫。他乐呵呵的,“星期天!”指给我板凳坐,一边拿了碗,一边取了铁勺子。五大爷的铁勺是用薄铁片做的,小碗口般大,平平的,浅浅的凹下去一点点。铁勺在酒盆里平着薄薄的切,三下两下地放进碗里,从水桶里取了凉开水冲,稳稳地递给我。
白色的细瓷碗里,成片的浮子散开着,像是傍晚的云彩,泛着幽幽的黄。我喝一口,浮子一下就化了,甘甜的津水冲涨着口腔,轻轻一咽,满身子都沉浸着清凉的酒香了。
五大爷戴着礼帽,眯着眼看我,眼角挂满微笑。“再来一碗!”他伸手去接我的碗。“不要了。”我躲闪着,五大爷呵呵的,也没强求,接着洗碗,问我学习的事情。“好好学,你大、你娘多辛苦。”“嗯。”我重重地点头,跟他道了别,朝后河的方向走。
村里人赶集上店的,走那歇歇脚,他就薄薄地冲上一碗。五大爷的浮子酒摊从不收村里人的钱,也有硬给的,五大爷都会送还,一边笑着说,“不值钱”。一来二去,村人也习以为常了,走到那停下来,口渴的喝上一碗,不渴的,也会坐树荫下,陪他说说话。正午的太阳毒,树下边却有风,杨树叶哗哗地响,好听,凉快。
我不知五大爷的眯眼是笑久了才成那样,还是因为眯眼让他的笑看着舒服。清瘦,一脸红润,低声,平和,有点斯文。他一年四季都戴帽子,草帽、礼帽、“火车头”帽,夏秋的
……
2016届一轮复习 人教版 小说阅读 专项训练 (二)
(6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
铁公鸡施粥
刘源
光绪三年,淮河发大水,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河南济源偏北有一铁牛镇也来了几十个衣衫褴褛的灾民。这铁牛镇虽然有几个富户,但个个悭吝,比铁公鸡还抠,大伙儿私下里称铁牛镇为“铁公鸡镇”。
灾民等待施舍,但富户们家家大门紧闭。饥肠辘辘的灾民们正绝望之时,镇北的周家忽然传出消息:周家将开粥棚!消息震惊了铁牛镇!要知道,在众多铁公鸡中,周老爷子的吝啬可是鼎鼎有名的。周老爷子今年七十了,家里虽不是铁牛镇的首富,但财力着实雄厚,只是周老爷子吝啬持家,周家上下连一个胖子都没有,他自个更是瘦骨嶙峋。前阵子他的小儿子成亲,宴席上的馒头居然是一半白面一半糠麸,菜也是素多荤少,规格比有些穷人家的婚宴还差。
如今他居然肯设粥棚,颇令人大惑不解。可眼瞅着几口大锅支了起来,家丁们劈柴烧火,不像是假的。很快,周家放出规矩:“领粥时,必须说‘周老爷真慷慨,周老爷真是大善人’,然后跪下来朝周家大门磕个头……”一碗稀粥居然让人家磕头,太过分了。但饿肚子的滋味真不好受,灾民们只好自觉地排起了长队。水滚开时,围观的百姓们看着周家的伙计朝大锅里下了两瓢米,不由嘀咕道:“这么大的锅,下这么点儿米,这粥可真够稀的!”这时,那伙计又打开另一口袋子,舀出来一瓢东西,大伙儿一看,惊叫道:“米糠?”一锅粥,两瓢米加五瓢糠,粥是稠了,味道可就……没想到老爷子做善事也打折扣,这不明摆着让大家戳脊梁骨吗?家人很不满,小儿子年轻气盛,跑到堂屋跟老爷子吵了起来。“爹,韩信衣锦还乡本可杀了那个让他钻裤裆的家伙,但他让人做了官,赢得了好名声。可你呢?做个粥棚,一天花上一袋米,一个月也就三十袋米而已……”“你有本事给我弄三十袋米来,站着说话不腰疼,我辛苦攒下的家业迟早要被你们这些败家子败光!”周老爷子气呼呼地走了。灾民们感谢周家做善事,跪在地上朝坐在太师椅上的周老爷子磕了个头,才换得一碗黄粥,泪眼婆娑地蹲在一边喝。牺牲了尊严才换来的东西,虽然果腹,心里却在滴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