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ppt256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课件 / 八年级上册课件
  • 文件类型: ppt, doc
  • 资源大小: 5.21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5/9/23 8:44:05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7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共16张。有教学设计,约4280个字。

  26、《三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北魏郦道元的《三峡》,描写了三峡春、夏、秋、冬四季的美丽景色,是写散文的优美之作。文章简短,也容易理解,对初二学生而言文言文有了一定的积累,学生根据书下面的注解及老师的引导就可疏通全文大意。关键是要适当地学会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积累特殊句式,特殊字词的用法;了解写景散文运用的写作手法和文章的布局(写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教学设想】
  教学过程中尽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欣赏三峡风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熟读成诵,积累理解”的环节对课文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并结合书下注释通过圈画法把字词和译文一一对应,尽量字字落实;通过“品读课文,解决问题”的环节时问题呈现,然后一一解决,使学生明确写景散文运用的写作手法和文章的布局。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抓住文章描写景物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的美。
  【教学重点】
  1.理解文意并体会对三峡自然景物的描写,感悟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之美。
  【教学难点】
  1. 理解描写三峡自然山水的语句,体会它们的语言特点,感悟三峡之美。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难点】
  1、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习了人工建造所呈现的美景如:苏州园林等,今天呢我们将学习关于自然生成的美景,首先同学们打开书看到本单元的单元提示,把重点勾画出来看看是否和老师勾画的一样,刚才老师说了这一单元将讲的是自然界的山水之景,那么三峡这个地方的山水,作者又是怎样描绘其美的呢?
  二、三峡由来及作者介绍
  1.《三峡》是北朝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写,三峡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共四十卷,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描写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象。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2.作者: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学家。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三、初读,读准字音,整体感知内容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后,老师请人起来读,结合文下注释,读准字音,注意句语句之间的停顿,不会读的、弄不懂的字词作个标记。
  如以下的字词;
  阙(quē)重岩叠嶂(zhàng)曦(xī)月襄(xiāng)陵(líng)沿溯(sù)素湍(tuān)绝献(yǎn)飞漱(shù)属引(zhǔ)涧(jiàn)
  2.听,读,译
  (1)要求学生听(音频)的时候注音字音、停顿、语气、语调等,学生可根据教师的范读,勾画不懂的词语或句子.(借助工具书和注释)
  如:重岩叠嶂(山崖和峰峦一层一层的)夏水襄陵(夏季,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乘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