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备课参考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选修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8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5/9/15 22:53:4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7140字。

  关于《六国论》
  ■肖旭\老辣犀利 博辩宏伟——苏洵《六国论》赏析
  唐宋古文八大家中除苏轼以外,还包括苏轼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朱德同志游眉山三苏公园的题词说:“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对苏轼父子的文学成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二十七岁才开始发愤读书。宋仁宗嘉祐年间,他得到欧阳修的推崇赞扬,而享有文名。他不满当时的科举“时文”,而精研孟子、韩愈等人的文章,专力从事古文的写作。他从少年时代就喜欢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对社会现实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因而所作文章“不为空言,而期于有用”。他把自己比作汉代的政论家贾谊,不喜欢有人把他比作辞赋司马相如。他的文集里所收的作品,主要的也就是政论文。这些政论文老辣犀利,简劲有力,宏伟雄迈,奔骤驰骋,很有战国时代纵横家的风度。
  苏洵在嘉祐三年(1058)通过名重一时的欧阳修把他的《权书》、《衡论》等著作共二十来篇文章献给宋仁宗,陈述他对于当前内政外交问题的意见。《权书》中有一篇《六国论》,评论六国的破灭,提出对敌斗争应该注意的问题,借以批评北宋王朝屈辱求和的外交路线。这是苏洵的著名散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文章一开始,首先提出了六国破灭的原因。劈头四句话“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作者就斩钉截铁地给六国之所以灭亡定下结论。作者认为:六国之所以灭亡,不在于它们的武器不锐利,也不在于它们仗打得不好,而是在于他们一味地拿土地作为贿赂,向秦国乞求和平。“赂秦”就是贿赂秦国。这实际上是削弱自己力量,助长敌人的侵略野心,促使自己走向毁灭。所以作者接着申述说:“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然而事实上又并不是所有六国都向秦国奉献土地,为什么那些没有“赂秦”的国家也破灭了呢?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作者故意这样设问,然后又自己作了回答:“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因此,归根结底,“赂秦”是莫大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