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精品】2015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9:说明文阅读
- 资源简介:
本系列资源是我站特约会员历时三月精心编写的精品资源,根据上传者要求,需要您用我站的精品币才能下载。本站对此系列资源拥有所有版权,下载资源只供本人教学使用,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作商业用途,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2015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超级大汇编共24个经典专题。130套绝对中考真题全部选入,试题、答案均为纯word版,无扫描部分。试题按照省市音序排列,易于查找,不重复,无遗漏;内容最新最全最精,分类严格合理,答案解析详尽,排版精美,下载打印即可使用,可谓是绝对超越网络上所有同类资源的超一流精品资源。约129940字。
2015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9:说明文阅读
【安徽省】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18分)
拟态——神奇的自然礼物
康乐
①当你在森林小径散步时,可能会看到一片不起眼的枯叶,但你的脚还没有踏上去,“枯叶”却突然飞起,瞬间变成一只闪耀着墨蓝色光泽的美丽蝴蝶。它翩然飞去,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原来是罕见的枯叶蝶。
②你或许还会看到一只虎甲在路上迅速跳动,细看却觉蹊跷——“虎甲”竟然长着超长的触角!原来这是一种螽斯①的若虫②,它模拟虎甲的体色、外形和跳跃行为,以防被猎食。直至完成最后一次蜕皮,它就会成为一只巨大的螽斯,前翅宽阔,脉络清晰,像一片树叶。
③这就是大自然里奇妙的拟态!
④拟态,表现为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或周围自然界物体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很高,简直难以分辨,可以保护其中某一物种或两个物种。这种相似性可表现在外形、颜色、气味、鸣声和行为等方面。拟态非常神奇,也很常见,在动物、植物和真菌界都存在,也吸引了很多科技工作者探究其原因和机制。
⑤已有的科学研究认为,一方面,大自然的“进化接力赛”促进了不同物种之间互惠互利的协同进化,导致了拟态;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相似的选择压力而导致的平行进化也会促进拟态的发生。研究者推测导致拟态的生物机制可能是这样的:第一步是与调节形态变化有关的修饰基因发生突变;第二步是具更小表型影响的基因受到了选择,导致相似性程度增加。事实上,亲缘关系很近的动物并不都采用拟态的对策适应环境。相似的基因组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表型变异和分化?更多物种的拟态及其机制仍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探索。
⑥拟态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大自然的馈赠,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神奇、复杂和美丽,使自然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多样和有序。拟态的美学特征也经常让我们深感意外,同时也让我们领悟到它存在的道理,从而激发我们的好奇心。
(选自《大自然》总第183期,有删改)
【注释】①螽(zhōnɡ)斯:一种昆虫。②若虫:蝗虫等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在卵孵化之后,翅膀还没有长成期间,外形跟成虫相似,但较小,生殖器官发育不全,这个阶段的昆虫叫做若虫。
5.阅读①-④段,用文中的词语填空。(2分)
枯叶蝶和螽斯都有外形和 两个方面的拟态,而螽斯的拟态还表现在 方面。
6.文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答出一种说明方法即可)(3分)
7.从第④段看,拟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分)
8.第⑤段对拟态原因和机制分析的顺序不能颠倒,为什么?(4分)
9.从全文看,拟态有什么作用?(6分)
【答案】5.(2分)体色(或“颜色”) 行为(共2分。每空1 分)
6.(3分)示例一:举例子。具体说明拟态现象及其特点。示例二:作比较,突出螽斯若虫和虎甲相似的特点。(共3分。说明方法1分,好处2分。意思对即可)
7.(3分)相似性;普遍性(或“常见”)(共3分。“相似性”2分,“普遍性”1分。意思对即可)
8.(4分)照应第④段最后一句话,先原因后机制;按逻辑(先已知后未知)顺序说明。 (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9.(6分)可以保护其中某一物种或两个物种;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神奇、复杂和美丽,使自然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多样和有序;拟态的美学特征让我们领悟到它存在的道理,从而激发我们的好奇心。(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北京市】(一)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15-17题。(共8分)
【材料一】
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中线一期工程已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通水,以男方充盈之水 ① (滋润 滋养)北方干渴大地的梦想已经实现。南水北调工程将发挥显著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以中线一期工程为例,输送的距离长,流经的范围广,沿线经过多个大中城市,每年可输送的调水量达95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水量的1/6,直接受益人口达6000万。根据需要,后期将进一步扩大调水规模,减少地下水开采,使水生态恶化的趋势得以缓解。随着受水区水资源生态的改善,影响北方经济发展的“瓶颈”将逐步消除,从而为这些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创造机会和空间。
【材料二】
2014年12月27日,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正式通水。南水北调工程年均为北京送水12.4亿立方米,供水范围达6000平方公里,成为北京的主力水源,城市供水保证率将由75%提高到95%。此外,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不仅减少北京重要水源地密云水库的出水量,还可以将富余来水调入密云水库存蓄,大大加强北京水资源战略储备。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北京将逐步关闭大部分自备井,通过天然和人工 ② (回填 回补),有效遏制地下水位的大幅下降。同时,部分来水还可向首都的河湖补充清水,增强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改善河湖水质。
15. 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横线后的括号内分别选择词语填入横线处,①处应填 ,②处应填 。(2分)
16.请你根据“示意图”,对【材料一】中与图相关的文字信息进行具体说明。(2分)
17.下列三个选项,属于【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内容的一项是 。(只填序号)(4分)
【甲】南水北调工程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乙】南水北调工程未来将产生更好效益
【丙】南水北调工程效益已全部提前实现
【答案】15.(2分)①滋润 ②回补
16.(2分)【答案】①中线一期输送距离长;全长1277公里 ②中线一期流经范围广,沿途经过丹江口、南阳、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安阳、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天津、北京等15个大中城市。
【解析】依据“示意图”对【材料一】图相关文字信息进行具体说明。首先,我们应该仔细观察材料中的图(图的标题: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示意图:图例;图中的文字信息)其次,根据图中的信息,阅读【材料一】,筛选跟图中相关的信息“输送的距离长”“流经的范围广、沿线经过多个大中城市”;最后分条进行说明。
17.(4分)【答案】乙
【解析】甲:经济效益;乙:未来效益;丙:效益已全部提前实现。【材料一】提及了南水北调的“经济效益”;【材料二】整体都在说南水北调对北京城市供水、水资源的战略储备、地下水补给及水资源的净化等,没有提及“经济效益”因此排出【甲】;根据【材料一】和
【材料二】中的一些关键语句“南水北调工程将发挥显著的社会效益”“根据需要,后期将进一步扩大调水规模”“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北京将逐步关闭大部分自备井”“……由此可见南水北调的效益还未全部提前实现”,所以排除【丙】,答案为【乙】。
【重庆市B卷】(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20分)
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
晓辉
①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改变时,大脑也可能发生变化。从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开始,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