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记》导学案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粤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三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5/8/31 9:45:1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1980字。

  《黄山记》 导学案 
  ※学习目的:
  1.学习本文独具匠心的构思谋篇手法;
  2.学习本文简练巧妙、热情奔放的语言特色;
  3.了解黄山奇险而美妙的壮丽景色,体会作者对祖国河山和对社会主义的热爱、赞颂之情。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本文构思谋篇的手法。
  2.难点:语言简练巧妙、热情奔放。
  ※学习时数:
  两课时
  三、课文研讨:
  ※第二部分:回顾几千年来人们攀登黄山的历史。
  ①这部分与上部分是怎样衔接的?
  ——上部分以大自然“不肯随便把胜境给予人类”,“它封了山”作小结,更增添了黄山的神奇色彩,并为下文回溯人们攀登黄山的历史,描绘黄山的奇观作了铺垫。
  ②这部分可分几层?各层大意是什么?
  ——第1层(1自然段)写史前期,除了金丝猴之外,只有神话传说中的黄帝、浮丘公、容成子等仙人攀上过黄山的光明顶。
  第2层(2─3自然段)写唐宋时期,只有李白及吴龙翰两人登上过莲花峰。
  第3层(4─5自然段)写元明清数百年内,极大多数旅行家都没有登上莲花峰顶,而登天都,是在汪瓘以后,有记载的只有普门法师等五人。
  ③写黄帝在这里飞升的“传说”,有何作用?
  ——增加黄山的神秘色彩,使黄山更显得有魅力。
  ④写李白等人的诗、文有什么作用?
  ——表现了黄山的险峻,登山的艰难,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第三部分:记作者等一行攀登天都峰的经过。
  ①这部分与上部分是怎样衔接的?
  ——提示: 本部分“胜境已成公园,绝处已经逢生”的现实情况与上部分“难登攀”相互比照。显得波澜起伏,而又貌断实续。
  ②这部分可分几层?每层写什么?
  ——第1层(1─6自然段)写作者等一行登上天都峰的经过。
  文章以作者亲眼所见,极写天都之险,与第二部分相应,形成古今、虚实相映之势。文章处处都将今天的登山道路与古人登山的路径作对比,强调今天的登山道路已“化险为夷”,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张本。
  写“我们”登攀的经过,只用三个“直上,直上,直上”反复(提问),表现了勇往向上的气概。
  第2层(7─8自然段)写登上天都峰所见景色,抒发感慨。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