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课时,约4450字。
醉 翁 亭 记
教学目标
1. 品味文美、情美,背读课文。
2. 理解融情入景、“卒章显志”的手法。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难点:体会“醉”与“乐”之关系,理解“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设想
课型:自学课+赏析课+练习课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文,古往今来,多少人们对此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慨万千,沉醉于其中。那么人们为何而醉?本文有何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美文吧。
为了有助于这篇文章的学习,我先把作者和有关本文写作的情况作个简略的介绍。哪位同学来把你所知道的欧阳修的情况向大家说一说?
补充介绍: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后来他考取进士,在朝廷作官,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一样。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他因此也遭到贬谪。《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到滁州(今安徽滁县)当太守时写的。
欧阳修在历史上以奖掖后进著称。他大力扶植、提拔有才之士,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曾巩,还有王安石等人都出自他门下,得到过他的栽培。
欧阳修是有名的散文大作家,他的散文成就很高。他的文章平易晓畅,委婉多姿,自成风格,在北宋以至后来的文坛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我们通过《醉翁亭记》,对欧文的风貌也可窥见一斑。欧阳修不仅以散文著称,他的诗词、文评也有很高的成就。
欧阳修还是著名的史学家。“二十四史”中有两部是他编撰的,即《新五代史》、《新唐书》。欧阳修称得上是位饱学之士。他一生对我国的文学、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自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1、借助字典和书下注释,小声读一遍课文。要求:字音要正确,语句要流畅。
2、叫四名学生各读一段。朗读毕,教师讲评指导。要求:字音、句读正确,节奏鲜明、语调适当、语速急缓适中。
3、学生自学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大意。
要求:1、懂得句意。不懂之处划上记号。
2、理解段意。把自己对段意的理解记在笔记本上。
3、有什么问题,当堂提出。
三、讨论交流。
四、作业:
思考回答:
1、文四段,各段写什么?
2、文描写景物采用了哪些方法?文中的写景主要起什么作用?
3、者在文中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其中有什么是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