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讲义+定时规范训练:文言虚词ppt
- 资源简介:
文言虚词
【创新设计】2016届高三语文(江苏专用)一轮复习定时规范训练:2-1-2-知识清单 《考纲》要求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doc
【创新设计】2016届高三语文(江苏专用)一轮复习定时规范训练:2-1-2-3 定时规范答题,提升得分技能?训练课.doc
【创新设计】2016届高三语文(江苏专用)一轮复习讲义:第1课时 文言虚词不虚,表情达意(复习课).doc
【创新设计】2016届高三语文(江苏专用)一轮复习讲义:第2课时 文言虚词文本批注,潜心会文(批注课).doc
【创新设计】2016届高三语文(江苏专用)一轮复习课件:2-1-2-1 虚词不虚,表情达意(复习课).ppt
【创新设计】2016届高三语文(江苏专用)一轮复习课件:2-1-2-2 文言虚词文本批注,潜心会文(批注课).ppt
第3课时
定时规范答题,提升得分技能训练课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 辙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游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且夫人之学也,不志
……
第二节 文言虚词
第1课时 虚词不虚,表情达意(复习课)
辈分称谓排序
《尔雅•释亲》记载了古代辈分的称谓及排列顺序。以自身为第一代,说说上几代和下几代各称什么。
①上一代称________;②上二代称________;③上三代称________;
④上四代称________;⑤下一代称________;⑥下二代称________;
⑦下三代称________;⑧下四代称________;⑨下五代称________;
⑩下六代称________;⑪下七代称________;⑫下八代称________。
答案 ①父亲 ②祖父 ③曾祖 ④高祖 ⑤儿子 ⑥孙子(亦称第三代) ⑦曾孙(“曾”为“重”的意思。“曾孙”亦为孙子以下的统称。) ⑧玄孙 ⑨来孙(后泛指远孙) ⑩晜孙(“晜”音kūn,也写作“昆孙”) ⑪仍孙 ⑫云孙(“云”为“远”的意思,“云孙”即远孙)
(2014•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阅读文本见本单元第一节第1课时“15分钟讲练”)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不与市中儿嬉敖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B.皆长跪以言具告以事
C.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及其所之既倦
D.其见称如此其皆出于此乎
解析 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项中前一个“与”,介词,跟;后一个“与”,连词,和。B项中前一个“以”,连词,表修饰关系;后一个“以”,介词,把。C项中的两个“所”都是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的词组,指代人或事物。D项中前一个“其”,代词,他;后一个“其”,副词,
……
第2课时 文本批注,潜心会文(批注课)
烛邹亡鸟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王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从某一角度,概括这篇寓言的寓意。
答案 ①要仁政,不要暴政。②理,要讲到点子上。③以退为进也是一种很好的策略。
【参考译文】 景公喜好射鸟,委派烛邹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景公恼火,叫来手下准备杀烛邹,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请让我对他数说了他的罪以后再杀他。”景公说:“可以。”于是把烛邹叫来在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道:“烛邹,你给我们的君主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这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君主因为鸟而杀人,这是第二条罪;使别国的诸侯听说了这件事后,从而认为我们的君主看重鸟却轻视士人,这是第三条罪。烛邹的罪已数说完了,请杀了他吧。”景公说:“别杀了,寡人听你的就是了。”
写景游记类文言文的批注式阅读
写景游记类文言文以描山画水、传达山川神貌为主,同时在描写见闻中又包含着作者的独特感受,常常熔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具有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