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讲义+定时规范训练:江苏附加题
- 资源简介:
约17560+9810+11530字。
第2课时 定时规范答题,提升得分技能(训练课A)
板块一 文言断句与简答
一、阅读材料,完成1~3题。
大_丈_夫_所_守_者_道_所_待_者_时_时_之_来_也_为_云_龙_为_风_鹏_勃_然_突_然_陈_力_以_出。故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故览仆诗者,知仆之道焉。(选自白居易《与元九书》)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答案 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以出。
2.请写出元九的姓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元稹
3.写出白居易所发起的诗歌运动的名称及其主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新乐府运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二、阅读材料,完成4~6题。
夫_骚_与_史_千_古_之_至_文_也_其_文_之_所_以_至_者_皆_抗_怀_于_三_代_之_英_而_经_纬_乎_天_人_之_际_者_也_所_遇_皆_穷_固_不_能_无_感_慨。而不学无识者流,且谓诽君谤主,不妨尊为文辞之宗焉,大义何由得明,心术何由得正乎?(选自章学诚《文史通义•史德》)
4.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 处)
答案 夫骚与史∕千古之至文也∕其文之所以至者∕皆抗怀于三代之英∕而经纬乎天人之际者也∕所遇皆穷∕固不能无感慨
5.文中所称的“骚与史”是指哪两部著作?
……
第3课时 定时规范答题,提升得分技能(训练课B)
板块一
一、阅读材料。完成1~3题。
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皆 知 敌 之 害 而 不 知 为 利 之 大 秦 有 六 国 兢 兢 以 强 六 国 既 除 乃 亡 敌 存 而 惧,敌去而舞,废备自盈,祗益为愈。敌存灭祸,敌去召过。有能知此,道大名播。惩病克寿,矜壮死暴,纵欲不戒,匪愚伊耄。我作戒诗,思者无咎。
(柳宗元《敌戒》)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答案 皆知敌之害/而不知为利之大/秦有六国/兢兢以强/六国既除/ 乃亡/敌存而惧
2.写出柳宗元的朝代及“古文运动”的另一著名倡导者的姓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唐,韩愈。
3.柳宗元在本段中论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敌存灭祸,敌去召过。(用自己话概括亦可)
【参考译文】
人人都知道敌人有作为自己仇敌的一面,却不一定懂得对自己还有有益的一面;人人都知道敌人对自己有有危害的一面,却不一定懂得对自己还有有利的一面。秦国有六国为敌,因此能够兢兢业业,使国家强盛起来;六国已经除灭之后,秦朝骄傲自得,不久就灭亡了。敌人存在,能够提高自己的警惕,可以免除祸患;敌人不存在了,思想懈怠,反而会招致错误。能够懂得这个道理的人,他
……
附加题
第一课时 附加题基础梳理(复习课)
“饽饽状元”李蟠
李蟠是康熙年间丁丑科的状元。他身材高大,特别能吃,加之思路、写字都很慢。所以在殿试时揣了36个馒头。意思是,今天无论如何,赖也要赖在考场里把文章写完,怕到时挨饿,所以要带足干粮。
果然,天黑了,考生们都交了卷,李蟠才刚刚开了个头,监考官过来催他交卷。他急得满头大汗,声泪俱下地央求主考官;“学生毕生之业,在此一举。请千万不要催逼,容我慢慢写完。”监考官见他可怜,就发给他几支蜡烛。这时他带的36个馒头早已吃完,又厚着脸皮要了几个馒头,挑灯夜战。一直写到深夜才交卷。康熙帝知道这件事后,不但不怪罪他,反而认为这是一位难得的苦学之士,竟破例让他当上了头名状元。与他同榜的探花作诗一首调侃李蟠:“望重彭城郡,名高进士科。仪容如绛勃,刀笔似萧何。木下还生子,虫边还出番。一般难学处,三十六饽饽。”自此,李蟠“饽饽状元”的雅号便传遍士林。
(1)探花作的那一首调侃诗,介绍了李蟠哪些情况或性格特征?
(2)李蟠中了状元,本来可能引起非议,但由于是康熙钦点,非议又不得而起。你对此有何评价?
答案 (1)介绍了李蟠的声望高、仪容俊、文笔好、坚忍苦学等情况或性格特征。
(2)看法一:康熙选拔人才,不仅看殿试成绩,还兼顾人的意志品格,值得肯定。看法二:李蟠考试拖延时间,使考试产生了不公平的现象,他不应该获得状元。
2014年江苏省高考语文卷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1~4题。
今日读《列女传》蔡琰二诗,其词明白感慨,颇类世所传木兰诗,东京无此格也。建安七子,犹涵养圭角,不尽发见,况伯喈女乎?又_琰_之_流_离_必_在_父_死_之_后_董_卓_既_诛_伯_喈_乃_遇_祸。今此诗乃云为董卓所驱虏入胡,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