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讲义+定时规范训练:扩展和压缩ppt
- 资源简介:

扩展和压缩
【创新设计】2016届高三语文(江苏专用)一轮复习讲义:第1课时 扩展语句与情境写作(复习课).doc
【创新设计】2016届高三语文(江苏专用)一轮复习定时规范训练:1-5-2 定时规范答题,提升得分技能?训练课A?.doc
【创新设计】2016届高三语文(江苏专用)一轮复习定时规范训练:1-5-4 定时规范答题,提升得分技能?训练课B.doc
【创新设计】2016届高三语文(江苏专用)一轮复习讲义:第3课时 把握要点会压缩(复习课).doc
【创新设计】2016届高三语文(江苏专用)一轮复习课件:1-5-1 扩展语句与情境写作(复习课).ppt
【创新设计】2016届高三语文(江苏专用)一轮复习课件:1-5-3 把握要点会压缩(复习课).pp五单元 提炼语意
第1课时 扩展语句与情境写作(复习课)
“洞房昨夜停红烛”
唐代的朱庆馀年青时赴京城长安考进士,入场前先将自己写的文章敬呈给大诗人、水部郎中张籍,并在文章前附上一首七绝《近试上张水部》,试探自己的文章主考官是否满意?这首诗是这样的: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张籍看了朱庆馀的文章后,是怎么回答呢?请看《酬朱庆馀》: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人间贵,一曲菱歌抵万金。
以上两首诗都运用了比喻。在第一首诗中,①作者把自己比作________,②把张籍比作________,③把主考官比作________,④诗句表面上是写________________,⑤实际上是作者企盼________________,⑥全诗第________句揭示了主旨。在第二首诗中,①作者把朱庆馀比作__________,②把朱庆馀的文章比作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首:①新娘 ②新郎(夫婿) ③舅姑(新娘的公婆) ④新婚夫妇的洞房乐事 ⑤通过“夫婿”的审评以求得主考官的赏识 ⑥四 第二首:①越女 ②齐纨、菱歌
1.(2014•浙江卷)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写答话。字数不超过30字。
师父训练徒弟爬树,徒弟爬到高处时,师父喊道:“小心,小心!”第二次,徒弟爬到高处时,师父一言不发,等徒弟下到低处时,他才说:“小心,小心!”
徒弟问:“师父,为什么上次在高处时提醒我,这次下到低处才提醒我?”
师父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首先要准确理解所给材料中“高处”“低处”的深层含义。树的“高处”是难以攀爬的,指代“艰险的地方”“困难的时候”等。“低处”就是“容易的地方”“得意的时刻”等。据此,结合语境“第一次”指没经验时,而“第二次”指有经验时,补写出答话。
答案 (示例)没经验时,容易在难处出错;有经验了,往往在易处出错
2.(2014•四川卷)请紧扣下面画线句的观点,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的有关内容,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不少于60字。
“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不少名著都蕴含有尚和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续写题在去年考查的内容为,让考生从曹雪芹、贝多芬以及文学形象大卫•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人续写,主要是从人物角度考查,而今年的考题不只注重名著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还要能够正确理解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和”,这就要求考生对名著有很深的认知度,并且具备相应的对名著阅读的理解感悟的能力,通过灵活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悟。
答案 (示例一)《论语》中既有“礼之用,和为贵”的行事准则,也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谆谆告诫,也有“和无寡,安无倾”的社会理想,这部儒家经典蕴含了仁爱和谐的尚和精神。
(示例二)诸侯割据,群雄逐鹿,三国鼎立。生灵涂炭渴望休养生息
……
第2课时 定时规范答题,
提升得分技能训练课A
1.以“斜风细雨”为表达重点,并辅以“小桥”“小草”“树木”等景物,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按要求写一段话,不少于80字。要求表现“忧郁”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恼人的小雨又在微风的吹拂下飘起来了,扑得行人的衣衫湿漉漉的,路边的小桥在斜风细雨中有些模糊,桥边的树好像笼上了一层细纱。独自在长满小草的路上踯躅,任细雨打湿了衣裳,我的脸上流淌下来的仅仅是雨水吗?
2.扩展下面一句话,使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100字左右)
梅花香自苦寒来,千枝瘦影,漫溢暗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在进行扩展时,可以把原来的语句作为扩展的主体,在适当的地方添加恰当的修饰成分,也可以根据原句的内涵进行续写。但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必须使整个语句的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并且衔接自然,文脉通畅,还要注意字数的要求。
答案 (示例)梅花香自苦寒来,千枝瘦影,漫溢暗香。梅花,俏皮而含羞地开在桥头、小院,傲立在风雪中。含羞的花朵,不时惹得北风吹拂,将那漫天的花香清影,留给踏雪寻梅的墨客,留给追梦寄怀的智者,也留给失落孤独的旅人。
3.阅读《春暖花开》歌词片段,按要求作答。
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
每次怒放,都是心中喷发的爱。
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
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
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
生命如水,有时平静,有时澎湃。
穿越阴霾,阳光洒满你窗台。
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
将“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这句话扩写为一段散文,限60字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春风的鼻息轻拂着大地,点点新绿闪着诱人的光
……
第4课时 定时规范答题,
提升得分技能训练课B
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文字的寓意。不超过25个字。
太阳怨云:“你为什么总是匆匆跑掉?”云怨风:“你为什么吹得我站不住脚?”风怨太阳:“你为什么总是用灼热的鞭子赶着我跑?”
最后,雨一直下不来,禾苗干死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概括寓意要结合寓言故事的内容全盘考虑,并由故事表面出发,结合生活现实揭示深层意蕴。由果溯因不难得出答案,本则故事的结果是“雨一直下不来,禾苗干死了”,原因是“太阳”“云”“风”互相“怨”。
答案 (示例)讽刺那些不承担责任、互相推诿而误事的现象。
2.归纳下面这则寓言的寓意。(不超过25字)
有一张弓做事很毛躁。一清早起来,弓张开双臂,刷地就是一箭。
箭刚飞出去,弓马上就大叫起来:“唉,唉,等等,回来!我还没想好射哪儿,你出去干什么呢?”
弓拔腿就追,可箭早没影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寓言意在说明做事不能盲目轻率。下面这些概括都不够准确:世上没有后悔药;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做事不能三心二意;不想做的事,不要去做;习惯的巨大力量。
答案 做事要有的放矢,三思而后行。
3.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信息,拟写一条“年画”的定义。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40字。
年画是民间很常见的一种图画,大多于农历新年到来时张贴。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传统年画多为木版水印制作,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等;现代年画则多为机器印制。年画的常见题材有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五谷丰登等,也有以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多含有吉祥喜庆的意义。年画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有相关记载;清代中期,年画尤为盛行;至今还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课时 把握要点会压缩(复习课)
一字点评古诗文
南宋学者李耆卿在《文章精义》里,用一字评点古人诗文,十分精妙。你能猜出他是怎么评点的吗?
论语气________;孟子气________;庄子气________;楚辞气________;
史记气________;汉书气________。
韩(愈)如________,柳(宗元)如________,欧(阳修)如________,苏(轼)如________。
答案 “论语气(平),孟子气(激);庄子气(乐),楚辞气(悲);史记气(勇),汉书气(怯)。”这是很恰切的评论。谁都知道,孔子在《论语》中主要是以一位大教育家的面目出现的,书中言论大都言简意赅,富有格言的情味,所以说“气平”。孟子就不同了,他是—位雄辩家,言辞锋利,咄咄逼人,所以说“气激”。庄子颇具诗人气质,他的文章富于想象力,往往表现出特殊新奇的情味,所以说“气乐”。屈原一生饱受迫害,他的作品大都写得凄苦沉痛,所以说“气悲”。司马迁具有过人的胆识,所作《史记》敢于对统治者进行批评和揭露,“气勇”当之无愧。班固的《汉书》反抗精神远不如《史记》,有的地方还持有与《史记》相反的见解,自然就显得“气怯”了。这里评论六部作品,用的是两相比较的手法:“平”与“激”相对,“乐”与“悲”相对,“勇”与“怯”相对。《文章精义》还有一条一字评说:“韩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这里用比喻——以四种不同的水流,来形容四种不同风格的文章:韩愈文雄健,柳宗元文深邃,欧阳修文明畅,苏轼文豪迈。
1.(2014•山东卷)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主要内容,不超过55字。
近来,共青团中央发起了一项“青年好声音”网络活动,鼓励青少年结合自身学习工作实际,写下对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体会。活动开展一周多的时间里,33万余名青少年在网站、微博、微信、手机报等网络平台上,编创和传播内涵丰富、形式时尚的网络文化产品,仅话题微博总阅读量就超过9 000万次。这项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旨的活动,为网络空间注入了强有力的青春正能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是压缩语段题。这段话一共三个句子,第一句交代共青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