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教案48
- 资源简介:
约5090字。
【焦作四中2014精品教学案】《兰亭集序 》
高一语文备课组
【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出现的“毕” “修” “次”是等重点实词、“之”“于”“夫”等重点虚词的含义,定语后置等特殊性文言句式。
2、理清文本结构,认识作者感情变化,探讨作者积极的人生观。
课前准备;
(一)课前自学准备
1、文学文化知识
序是一种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
序分两类,一是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多为 劝勉之辞;一是书序,写在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文字, 多是介绍成书经过、出版或写作的旨意、作者的情况等。《兰亭集序》属于书序。
2、作者
王羲之,字逸少,祖籍琅琊临沂。善书法,有"书圣"之称。又因为他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3、背景简介
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节),“初渡浙还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修禊之礼,举行过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参加的名士,有“东山再起”的司徒谢安、“掷地作金石声”的辞赋家孙绰,潜心物外的高僧支遁等四十一人。这天天气很好,名士们分坐在溪水两旁,饮酒赋诗。他们做曲水流殇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此序即后来在文学史,更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兰亭集序》。此序一反《兰亭集》中“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玄言诗作派,也脱离了追求骈骊的窠臼,是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其深刻的生命感悟读来的确让人心为之恸。
补充: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
4、流觞曲水:
古人的一种游艺项目,众人坐在环曲的溪水边,把酒杯放在水面上任其漂动,停于某人处,即取而饮之,或吟咏诗赋来代替。
(二)课前预习:
1、借助文下注释及字典,读文本,正音。
会稽 修禊事 流觞曲水 游目骋怀 放浪形骸
趣舍万殊 情随事迁 嗟悼虚诞 彭殇
2、把课下注释中的重点实、虚词义意移至文本中。
3、找出文本中所有的通假字、活用词语及特殊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