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挚情的呼唤》导学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修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44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5/7/25 13:20:0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650+5110字。

  第二单元 挚情的呼唤
  单元风向标
  挚情,是一把斜背着的吉他,越到情深处,越能拨动你的心弦;挚情,是一串挂在颈间的钥匙,打开的是一扇扇忧郁的门窗。挚情,就在眉眼顾盼间,就在浅浅的微笑里,就在诗人那一首抒情的小曲中。学习时,要感知诗歌的抒情语言,学习诗歌的抒情技巧和方式,倾听作者“挚情的呼唤”。
  课标定位
  知识和能力 理解诗歌的内涵,领会真挚的亲情,体会诗歌以情动人的特点。
  过程和方法 学习诗歌的抒情艺术;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训练语感,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细读诗歌,体会诗人对所挚爱的人们的朴实情怀和深切情意。
  学习建议
  1.体会诗歌的情感价值和审美情趣。在诗歌创作中,诗人对事物存在的感悟,不仅有情感的投入,而且包含着对事物本质的理智觉察。
  2.体会抒情诗歌的抒情风格。诗歌虽然是抒情文体,但是任何情感抒发都有一个出发点,也就是“缘起”。尤其是抒发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充分体现了抒情诗歌情感的丰富性和表达的技巧性。
  3.体会抒情诗歌的语言方式。《贺新郎》继承了古典诗词的意境和词语,既深情婉转又豪气干云,展示了一代伟人的风范。《一个小农家的暮》运用了散文式的语言风格,并有民歌的语言特点,重视动词的精确使用、颜色形容词的对比,以白描和叙述的语言抒写了对故国田园的思念和热爱。《也许——葬歌》《秋歌——给暖暖》《妈妈》这三首诗都运用了复沓的手法。
  贺新郎
  人生自古伤别离,离别总是在杨柳依依的春天里,在人流攘攘的站台上,在血浓于水的亲人之间,在满写着师生情谊的校园。有时送别的可能是自己曾走过的一段路,或曾经历过的一段时光……志在救民于水火的一代伟人在挥别爱人的那一刻,有儿女柔情
  ……
  也许——葬歌 一个小农家的暮 秋歌——给暖暖 妈妈
  “可怜天下父母心”,《也许——葬歌》作于诗人痛失爱女时,也包含着对社会黑暗的控诉。生命对每个人来说,是漫长而不可预测的,亲情是我们心底永久的依靠,《一个小农家的暮》流露出温馨幸福、自然清新之意。在每个人生命的秋天,什么都可以没有,“只留下一个暖暖/一切便都留下了”。妈妈在现代文明的逼仄下,依旧以“第三次背回的柴火/总是比前两次高得多”的生命韧性面对生活,正是这样朴素、坚韧的生命的后代,他们走出山村,带着妈妈特有的坚强、傲骨走向现代文明。朗读文本,体会诗中蕴涵的深沉情感,了解诗中的意象和场景,培养美好的情操。
  闻一多(1899—1946),原名亦多,又名家骅,字友三、友山。湖北浠水人。著名诗人、诗论家、学者。主要作品有诗集《红烛》《死水》。闻一多是我国现代最有成就、最有影响的诗人之一,他提出了“三美”主张,认为“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提出了建立现代格律诗的主张。
  闻一多
  刘半农(1891—1934),原名刘复,江苏江阴人。著名的诗人、翻译家、语言学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健将。代表作有诗集《瓦釜集》《扬鞭集》。刘半农是中国新诗的开拓者、白话文的倡导者,并亲自进行实践。
  刘半农
  痖弦,1932年生,本名王庆麟,河南南阳人。台湾著名诗人。主张诗歌追求形象第一,意境至上;强调中国风与东方味。他的诗作,追寻青年时代的梦想,呼应内心深处的一种召唤,并尝试在时间的河流里逆流而上。主要诗集有《痖弦诗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