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理而成章——议论文的结构》导学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修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5/7/25 12:14:3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4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7400+2670字。

  第九专题 顺理而成章——议论文的结构
  1.从对《中国石拱桥》的修改看,选择什么样的顺序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2.同样是“首先”“其次”“再次”,为什么有的文章可以调换顺序,有的则不能?
  3.《我们需要微笑》一文谈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行文结构才合理?
  4.《笑的艺术》一文在结构上有什么鲜明的特点?
  5.什么是文章的线索?《我要笑遍世界》一文是用什么来贯串全文的?
  议论文的结构
  一、起承转合式
  起承转合是诗歌、文章结构之法,是一种基本的模式。当然,根据需要,也是可以灵活变通的。起,即文章开篇,有总起,正起;承,即紧承开篇之起,对提出的观点和看法,展开论述,给以佐证,给以说明。一般有正承和反承两种形式。转,在“承”的基础上,引申开去,进一步阐明观点,也有正转和反转之分。合,即结尾部分,总结上文,照应开篇。
  例如,韩愈《师说》开篇提出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这就是“起”。接着谈从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师学,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这是“承”,从正反两方面承接,阐明观点,进一步说明“学者必有师”这一道理。接着感叹:“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作者从正反两方面举例子讲道理,证明“学者必有师”这一论点,这是“转”。最后举孔子的言行为证,紧扣开篇,又把正反两面的论述归结在一起:“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是“合”。
  例:
  脚踏实地,勇于追求
  有一个寓言故事:一只乌鸦由于羡慕老鹰的本领,于是拼命
  ……
  9 顺理而成章——议论文的结构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字,请按要求作文。
  一位年轻人在岸边钓鱼,坐在他旁边的一位老人也在守望着一根长长的鱼竿。
  一段时间过去了,奇怪的是,老人不时钓到银光闪闪的鳜鱼,可是年轻人的浮标却没有动静。年轻人迷惑不解地问老人:“我们钓鱼的地方相同,您也没有用什么特别的鱼饵,为什么您能钓到这么多鱼,而我却毫无收获呢?”
  老人微笑着说:“你要我讲真话,我就告诉你。你的毛病在于思想浮躁,情绪不稳定,动不动就烦躁不安。我钓鱼的时候,常常达到了浑然忘我的境界,只是静静地守候,不像你时不时地动动鱼竿,叹息一两声。这边的鱼根本感觉不到我的存在,所以,它们咬我的鱼饵,而你的举动和心态只会把鱼吓走,当然就钓不到鱼了。”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请结合自己的思想经历,结合社会生活,运用并列式结构写一个语段。
  2.续写下文。
  学贵善问
  谈起学习,大多数人主张勤奋、刻苦。下苦工夫,这当然是对的,但也要讲究方法,其中一种方法就是“问”。“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夫子把学和问相提并论,可见其重要性。王充也说:“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在学习中,我们应该边学边问,多想多问。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