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教案37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五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5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5/7/8 15:34:0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9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5730字。

  陈情表
  总体设计
  教材概述
  《陈情表》是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表。这篇文言散文以叙事为主,详细而委婉地叙述了作者和祖母刘氏相依为命的处境;同时在叙事中包含着作者向晋武帝申述暂时不能应召赴任的衷情,情辞恳切,哀婉动人。“表”这种文体,是对上陈情,有一个让对方接受的交际目的,一定要放到特定的交际环境中,才能理解其中的奥妙,这也是这篇文章情感表达的独特之处,在教学中可以作为重点把握。
  一般认为这篇文章是“以情动人”取胜的,抓住了情感这条线就抓住了主旨,但作者在陈情的过程中“晓之以理”的论述却是不可忽视的,对这一点的理解把握将是教学的难点。
  思路方法
  本文计划用2课时教学,第1课时以疏通语句,把握文章内容为主,同时让学生积累一些文言知识。教学上可以采用师生互动法、质疑法、检测法等,利用多媒体来实现知识的整合。第2课时通过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感情,同时分析情感中蕴涵的理趣。教学上可以采用朗读法、揣摩分析法等。
  教具方面可以使用多媒体,包括电脑、投影仪、录音机等。也可以制作ppt课件辅助教学过程,从而增加课堂容量。
  三维目标
  1.通过诵读、背诵,积累文言知识,培养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思路,体会所陈之情。
  3.引导学生赏析本文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
  4.引导学生赏析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体会凄切婉转的感情。
  5.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苦情。正确认识“孝”,继承孝敬父母长辈的传统道德。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导语设计
  诗词导入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是陆游《书愤》中表达出的对诸葛亮《出师表》的仰慕之情。初中学过的诸葛亮的这篇文章的确是名世、传世之作。但是不是真的如陆游所说没有文章和它相比呢?我看不尽然,就在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晋朝,就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师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陈情表》。(投影显示“陈情”二字)
  背景导入
  司马氏集团灭蜀后,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若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招来杀身之祸。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西晋政权,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那么李密到底有何能耐,凭一篇《陈情表》就把晋武帝感动了,皇帝不但准奏,而且“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呢?
  推进新课
  知识积累
  1.作家作品及生平简介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犍为(今四川彭山东)人。西晋文学家,代表作品《陈情表》(又名《陈情事表》,见于萧统《昭明文选》中),是李密流传下来的唯一作品。
  2.基础积累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