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教案16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三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8/25 22:24: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100字)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教学目的
一、让学生了解刘和珍烈士的生平及死难经过,认识反动政府的残忍以及反动文人的下流无耻,牢记“三•一八”惨案的教训,百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勤奋学习。
二、掌握课文是以作者的悲愤之情(悼念烈士、痛恨反动政府)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重点理解一些关键文句的含义。
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作者贯穿全文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难点:关键文句的理解。
教学时数 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1926年3月,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又联合英、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3月18日,北京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打死打伤200余人,造成屠杀爱国人民的“三•一八”惨案。在这一惨案中,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学生、学生自治会主席刘和珍遇难了!(板书:刘和珍)。刘和珍是鲁迅先生的学生,是位爱国的热血青年,她的牺牲给鲁迅先生带来了莫大的悲哀,而当时的反动文人还在一些刊物上发表文章对爱国青年进行污蔑、中伤,致使鲁迅先生悲愤之极,同年四月,写下了这篇纪念文章。(在“刘和珍”的板书前加“记念”,在后加“君”。)
二、指导预习。
1.通读全文,圈画出重点词句,运用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并重点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①洗涤(dí);②惮(dàn);③攒射(cuán)、尸骸(hái)
2.本文题为《记念刘和珍君》,记念了刘和珍的哪些事迹?
3.用一句话分别概括七个部分的内容。
4.划出课文中的疑点。
(以上预习力争在20分钟内完成)。
三、研习新课。
1.让学生概括段落大意,教师板书:
①介绍写作缘由。②交待写作目的。
③回忆认识过程。④抒写惊愕、义愤。
⑤叙述遇难经过。⑥总结经验教训。
⑦热情讴歌赞颂。
2.集体阅读一、二部分,讨论:
文章为什么要从追悼会上程君请求作文写起?作者为什么要反复说“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又要反复说“无话可说”?
学生回答,教师帮助总结:
文章从追悼会上程君请求作文写起,交待写作此文的缘由。“我”因无法承受追悼会的悲凉,独自到礼堂外徘徊、思索;程君问“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勾起“我”对烈士的悲痛的忆念,再次感到“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也早觉得”,“也”字针对程君的请求而言,说明写作此文,不仅仅因程君的请求,更主要是出自“我”本身的意愿;“早”字则进一步说明,要写文章记念的愿望由来已久,不只是由程君的请求才引起的。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因为“我已经出离愤怒了”——这是为什么至今还“没有”写出文章的原因。“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而反动派的“下劣凶残”却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这怎不令人“出离愤怒”?“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年的血”已经“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又怎么能说出话来呢?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