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6题,约12770字。
江苏省盐城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6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 )(3分)
《红楼梦》的一大写作特点是描写的客观性,作者绝少站出来议论。我们可将《红楼梦》比作一席 的酒筵,酒筵摆好,厨师就不再出现,任凭你去 消受。而我们许多作家,制好一道 “菜”,就在顾客面前 地解说示范,真是多余。
A.琳琅满目 品尝 絮絮叨叨 B.五光十色 咀嚼 絮絮叨叨
C.五光十色 品尝 喋喋不休 D.琳琅满目 咀嚼 喋喋不休
1.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解析】琳琅满目:琳琅:精美的玉石。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品尝:细致地辨别滋味。咀嚼:含在嘴里细细嚼以使烂。比喻反复体会;玩味。絮絮叨叨:形容说话罗嗦,唠叨。喋喋不休:喋喋:形容说话多;休:停止。唠唠叨叨,说个没完没了。
2.依次在下面三处横线上填入诗句,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1)“ ”,抗战时期的梅兰芳生活在日寇占领的北平,面对物质上的困顿和日伪的时时骚扰,他坚决拒绝日本人所谓纯商业性质的“邀请演出”。
(2)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的夫人去世后,总有人让老先生续弦,启功先生引用“ ”的诗句婉言谢绝,他宁肯孤独终老,也不愿续娶。
(3)词人辛弃疾从小舞枪弄棒,何尝有什么身体疾病?金瓯缺,山河碎,国家破败成了他最大的心病,“ ”的诗句传达出他深沉的忧伤。
A.时穷节乃见 天长地久有时尽 已是黄昏独自愁
B.时穷节乃见 曾经沧海难为水 西北望长安
C.居高声自远 天长地久有时尽 西北望长安
D.居高声自远 曾经沧海难为水 已是黄昏独自愁
2.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诗句,表达连贯、简明,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解析】时穷节乃见:在危难的关头,一个人的节操才能显现出来。 居高声自远:出自唐代虞世南《咏蝉》。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天长地久有时尽:白居易《长恨歌》最后两名中。“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描写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故事,诗句由最后两名而得。曾经沧海难为水:《离思五首》——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曾经到过沧海,看到别处的河流也就不足为顾了。后人用以表达对生命里最美好事物的怀念及后来事物的黯然失色感。常表示事业下滑或后续感情生活的悲哀。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出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作者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3.下列诗句蕴含了什么生活哲理?请用简明的语言表达。(4分)
花为什么谢了呢?我的热烈的爱把他紧压在我的心上,因此花谢了。
泉为什么干了呢?我盖起一道堤坝把它拦起给我使用,因此泉干了。
3.示例:适度而无私的爱才能久长。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准确、鲜明,能力层级E(表达应用)。
【解析】泰戈尔诗句的意思是,爱的热烈可以,但不能太过热烈;爱的专注可以,但不能太自私。
4.白居易在《琵琶行》里,描写琵琶女弹奏琵琶,声响悦耳动听。请根据图示,在横线上补写琵琶声传入耳中的过程。要求运用比拟手法,不超过35字。(5分)
4.示例:空气跟着振动,欢快地催生了声波;声波以空气为媒介,轻轻拍打耳膜。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涉及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和修辞格的运用等,能力层级E(表达应用)。
【解析】过程是清晰的,但不能简单地用说明性语言,因为要求运用比拟修辞,所以要让事物带上人的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送王圣纪赴扶风主簿序
欧阳修
前年五月,大霖雨杀麦,河溢东畿浸下田。已而不雨,至于八月,菽粟死高田。三司有言:“前时溢博州,民冒河为言,得免租者盖万计。今岁秋当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