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学设计57
- 资源简介:
约3170个字。
《散步》教学设计
【理念设计】
新课程强调课堂上学生的主动参与,各种感观全方位的参与,要求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感情体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既重结果又重过程,为此本节课总体教学策略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生活,捕捉学生的情感。
【教材分析】
莫怀戚的《散步》,这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以人生体验为主题,《散步》是体现作者对亲情的体验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让学生积累生活体验,表达内心情感。所以,学习这篇课文,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自由,让他们畅所欲言,搜寻生活的闪光点,丰富他们的情感,。
【学生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树立价值观的重要阶段。但同时他们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有些学生甚至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因此,我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及优美意境,并引导他们观察自身生活,感悟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语言美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2.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难点】
1.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2.指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的过程当作美点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赏读美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
1.情感感染法和启发点拨法
2.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主要有如下六个环节:一导入;二感知;三探究;四感悟拓展
一、 导入
教师拿出一个普通的记事本,说“请一位同学上台,随意翻开一页,大声读出上面所记录的内容”(同学们跃跃欲试)。一位同学率先跑向讲台,接过记事本,开始大声朗读:“11月24日上午8点10分,大便一次,黄色微臭。9点30分,喝奶粉60毫升。9点50,小便一次,少量。中午12点50分,喝奶粉60毫升……”(同学们的表情由惊讶转向赞叹)。教师说:“这是我的记事本,在我的孩子出生之后,我的记事本里记载的全部都是他的吃喝拉撒,点点滴滴(同学们掌声响起)。其实这只是家庭生活中一个小细节,却承载着满满的爱。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散文,也是从一件寻常小事中去感受一个家庭生活的和谐与温馨(板书:课题作者)
设计意图及依据:用教师的真实生活导入,更容易让学生融入课堂,激发起学生学习本文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