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散文阅读整体把握训练学案
- 资源简介:
约9030字。
散文阅读整体把握训练1
学习目标:
1.通过抓结构标志、勾联、压缩等方法能够自主概括段落大意;
2.通过关注标题、整合段落层次等方式,把握行文脉络,明确文章主旨。
【导入学习】
【直击考场】 2014山东高考现代文散文阅读平均分、得分率(18分)
19题(分值4分)实际得分:1.99分 49.75%
20题(分值4分)实际得分:2.82分 70.5 %
21题(分值4分)实际得分:2.24分 37.33%
15题(分值6分)实际得分:2.89分 48.17%
合计:9.94分
明确:读不懂是普遍现象,根本问题
【自主学习】
(一)读懂,才能做题
文学作品阅读需要两大能力,一是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二是解题能力。解题其实并无神秘之处,关键在于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理解能力不够,任何方法都不能真正起作用。而要提高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不能单靠多做练习题。认真阅读、仔细揣摩几篇散文,要用细读的方法,真正把它逐句读懂,读透了,做题便自然不在话下了。
(二)整体把握文意、思路层次的方法
所谓整体把握,就是要把握整体文意和思路层次。简单地说就是两个问题:①内容:文章写了什么?基本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②形式:文章是怎么写的?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是如何展开思路的。
整体把握文意的方法有:
1.关注标题,揣摩文意。
标题往往蕴涵一些重要的信息,有时甚至集中反映文章意旨。如2009年高考山东卷的《记住回家的路》。
2.观察首尾,整合信息。
文章首尾,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表现或流露出作者的表达意图或情感倾向。阅读时要把开头和结尾联系起来考虑,揣摩作者的想法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如首尾一致,就要总结一下相同点在哪里;如首尾落差较大,就要想想作者的感受和想法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这样,文章的整体意思就容易被我们捕捉。
3.扫描全文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和作者议论抒情的语句。
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和作者议论抒情的语句,往往与文章的中心主旨有联系,有时就是文章的中心。找到这样的词语句子,文章的整体意思就容易捕捉了。
4.综合层意,概括文意。
阅读时能够逐段逐层地归纳内容层次要点,并把这些要点和内容连续起来,就能发现作者在说什么了。
整体把握思路层次的方法有:
1.寻找关键词句,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首括句、尾结句,在文章结构上起过渡、连续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以及画龙点睛的句子,再将关键词句串联起来,从而把握文章的思路。
2.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从而把握文章的脉络思路。
3.逐段归纳要点,把各段要点合并起来思考,不仅能把握文意,还能找出文章的思路脉络。
4.依据文体特征来理清思路结构。不同形式的散文,它的思路结构是不同的。根据文体特征,也可以较快地理清文章的脉络。
(一)写景状物散文
写景状物散文就是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散文。作者往往借助对自然之景、物的描绘、抒情、议论来表达对时代、社会、人生的认识与理解。它是高考散文阅读的首选。2007年山东卷考的《灯火的温情》就是一篇状物散文。阅读写景状物散文,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景、物,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写出了景、物什么样的特点,以此感受景、物的形象特征,进而分析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后理解全文的主旨。
【合作学习】 阅读下面的散文,圈划勾连,归纳段意,理清思路,概括主旨,整体把握。
墙
梅 苑
①当我第一次穿过这条僻静的小径时,我就非常喜欢它了。我爱上它的寂静,爱上那一大片绿绿的田野,和那一望无际的云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