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170字。
南京市2005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11125)南京市江宁区周岗初级中学 丁正东
2005年中考虽然已经过去,中考语文试卷的结构也与去年一样,仍是三大板块,即语基、阅读和写作。但作为新课改第一年的中考语文试卷仍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下面我就根据2005年中考语文试卷阅卷体会,对语基和阅读部分作一简要分析,希望能对大家初三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首先从语基部分说起,这一部分共有6小题,又分为两小块:一是默写,二是综合性学习活动。从题目的设计上来看,充分体现了重视知识积累和运用能力培养的出题思路。这里面字词、默写识记占16分,运用型的题目8分。尽管默写部分的10分不是很难,但从阅卷情况来看,在上面丢分的人却不在少数。
默写错误原因主要有:1、识记不牢,用同音字代替 2、书写不认真,字迹潦草 3、粗心。例如第②题“必有我师焉”中“我”写成“吾”,“焉”字下面少一横,或把四点写成一横;第③题“亲贤臣,远小人”写成“亲小人,远贤臣”或把“贤”下面写成“见”,上面的“又”写成竹字头的一半或写成“亲贤人”;第④题“长河落日圆”把“落”写成左右结构;第⑤题“雪上空留马行处”把“上”写成“山”,“留”字少一点;第6题“草色入帘青”把“草”写成“青”,“帘”字写成“窗”“莲”,“青”写成“清”;第7题“春蚕到死丝方尽”把“死”写成“老”,“方”写成“芳”,“丝”字上面加点;第8题“千里共婵娟”把“婵”字写成“蝉”“嫦”;第9题“俱怀逸兴壮思飞”把“俱”写成“惧”,“逸”写成少一点。错误较多是第9题,主要考察默写运用,虽然是学过的,但由于有的诗句不在指定篇目之内,有些学生便无从下手而导致出错。
在2-6题的综合性学习考察中,第二题“忏”的读音写成“qiàn”或不写;第三题改错别字容易把“拨”写成“拔”,“震憾”一词认为是第一个字是错的,把“震”字加竖心旁和提手旁,还有同学不理解题意改写句子;第四题考察的是课外名著阅读,是《水浒》中的两位主要人物,遗憾的是学生对第二句“大闹野猪林”的主人公“鲁智深”不甚了解,写成“豹子头”“野猪林”或其他如刘备等人,还有同学十分马虎,出现了别字,写成“鲁志深”“鲁志僧”;第五题“绘声绘色”写成“有生有色”“慧声汇色”“会声会色”, 看法中有人理解题意有误,把“褒贬不一”理解为“褒义词”“贬义词”。其实在说明理由时,只要明确自己的看法就可以了,可有同学对提供信息理解有误,如把“炒外汇”理解为一种小吃,就闹出了笑话。
第六题是读图题,要求简要对三幅图客观加以说明就可以了,而有些同学理解图意有误,而是把寓意写上了,还有同学审图不清,把“钥匙”看成房子。三幅图的寓意有人理解为“一代不如一代”,还有人理解为“要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等等,这就没能读懂图中蕴含的寓意。
第二部分的阅读题能够从多角度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对初中生阅读能力的要求。
文言文阅读围绕新课程改革要求“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文言文阅读今年首次把课外文言文与课内文言文比较阅读列入今年文言考察范围之内,主要体现“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的课内外知识的衔接与过渡,促进学生对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一改过去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