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590字。
对七至九年级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的几点思考
内容提要:新课程全面加强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纠正了传统教育的缺陷。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将面对一个全新的课题:指导并评价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我们要对七至九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性质、形式、目标有个清晰的认识,并据此确立评价的方式、角度,思考在评价中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 评价 角度 注意问题
有学习就会有评价。因为评价既可以检测学习的成效,反馈在学习中的得失,也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说(比如应试教育),评价还是学校教育中学生学习的至关重要的推动力(所谓“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说的就是这种情形)。所以,可以说评价是学习过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每一次评价既是对前一阶段学习的检查和总结,也是接下来学习的一个起点。但是评价并不能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能促进求学者的学习进步,相反,评价往往因为其承担着社会的选拔功能而走向了事情的反面,在传统教育中因为评价的内容、方式、手段、目标的偏差,它成了阻碍学习、对学生形成巨大压力的“祸害”,导致一个人人义愤填膺的名词“应试教育”被造了出来,成了传统教育的所有弊端的一个百口莫辩的替罪羊。我们说,评价本身是必须的,但是评价的内容、方式、手段、目标不同,对学习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因此,我个人认为不是不要评价,而是要什么样的评价。为什么评价,评价什么,如何来评价,这是我们今天必须要思考的现实问题,也是运用新教材实现新课标的关键所在。
在语文教学及评价中,传统教育对于语文教与学所涉及的五个领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中,几乎没有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及综合性学习能力进行考查和评价的,而这二项能力恰恰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具备的实际的生活和工作能力。在以考试成绩(分数)衡量一个人的水平的今天,自然在语文教与学中没有人会重视这两个方面的教与学,这两个方面的能力自然就只能靠天收了(而教育就是要通过有组织的训练使受教育者快速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培养其情感态度,形成其一定价值观),这也是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缺乏必要的创造力和自信心的根源之一。即使是对其他三项的考查,也只是停留在知识、技能层面,并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学生全方位的语文能力。对语文学习涉及的三个维度(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方位评价是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全面发展的必要手段,因此,如何对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并建立这个领域的评价方式就成了当务之急,它可使语文教学的评价走向全面、合理,有助于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有助于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并掌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以下,本文将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性质、目标,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的角度、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提出我个人对这一问题的实践尝试和初步思考。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性质和目标。
1、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性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性质就体现在“综合”两个字上。与“综合”相对的是“单一”。传统的语文教学内容上仅局限于书本,空间上仅局限于课堂,把语文学习同生活、工作、学习的实际割裂开来,把语文学习同学生个体状况割裂开来,在知识系统化上狠下工夫,在一字一句、篇章结构、修辞逻辑等形式问题上狠下工夫,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语文中的情感体验和引导学生运用语文这一交际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在语文教与学中缺少与其他学科的沟通,视野狭窄。新课程标准特别将语文综合性学习列出来,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提并论,是回归语文教学本身、回归学习本身的重要举措。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学生自主地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各种媒体搜集获取有用的信息、资料,运用语文乃至其他学科知识,发现问题,提出假设,经过与学习同伴共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