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赤壁赋》ppt
- 资源简介: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 情景交融 第6课《前赤壁赋》 课件+教案+同步训练(打包3份)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 情景交融 第6课《前赤壁赋》教案.doc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 情景交融 第6课《前赤壁赋》课件(15ppt).ppt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 情景交融 第6课《前赤壁赋》练习题.doc
前赤壁赋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苏轼的有关情况。
2、 比较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后赤壁赋》《赤壁之战》。
3、 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教学重点
1、 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
2、 了解作者运笔自然,文辞优美的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1、 题解
(1)关于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父苏询,弟苏辙均以文名著称,而以苏轼成就最大。文坛历史上称他们父子为“三苏”。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中进士,受到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赞赏。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实行变法,苏轼因反对新法而外调杭州通判,转任密、徐、湖州知州。元丰二年因讽刺新法的诗句,酿成北宋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而被捕下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因筑室于东坡而自号东坡居士。哲宗继位,一度被召回家,等哲宗亲政,苏轼再一次遭贬到惠州,后又到琼州。徽宗即位后,遇赦北还,途中在常州病逝。
(2)苏轼的文章如波澜迭出,变化无穷,无论什么样的题材,在他的笔下都表达得新鲜贴切而又明白晓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赤壁赋》用古代散文的笔调写赋,叙事,写景,抒情,说理浑然一体,想象丰富,哲理深邃,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我们的课文所选是他的《前赤壁赋》。
2、 写作背景。
熙宁九年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变法动向发生逆转,一些投机新法的分子,结党营私,倾轧报复,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政治的牺牲品。元丰二年四月到达湖州,七月二十八日突然遭到逮捕,罪证是苏轼的一束诗文。原来在苏轼的诗文中曾流露过一些牢骚,表示过对新法的不同意见,也针砭
……
苏轼《前赤壁赋》练习题
1、作者相关
苏轼(1037-1101),北宋 家、 家。字 ,号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 ”之一。本文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当时,苏轼被贬为 ,心情十分苦闷。同年,他先后两次游览黄州的赤鼻矶,“借地抒情”,相继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文。本文是《前赤壁赋》,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 的情怀。
2、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1) 举酒属客 举匏尊以相属
2)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3) 山川相缪
3、解释词类活用
1) 歌窈窕之章 扣舷而歌之
2)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3) 正襟危坐
4)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5)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6) 桂棹兮兰桨 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7)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8) 侣鱼虾而友麋鹿
9) 不知东方之既白
10) 击空明兮溯流光
4、解释古今异义词、重点实词
1) 纵一苇之所如
2) 方其破荆州
3)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4)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5)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