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26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一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8/21 0:27: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400字。
第五单元
邹忌讽齐王纳谏        2003年10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 掌握文中的文言实实词、虚词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2 领会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方法。
            3 培养学生快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渗透教育: 1 认识除蔽纳谏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2 欣赏文中独具一格的语言灵巧美。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快速收集、理解处理文中信息。
教学难点:学生领会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法。
教学方法及手段: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在充分利用注释的基础上掌握内容,教师提出富有启发性和针对性问题,进行讨论。
学法指导:通过朗读,理解文中字词句,结合课后练习理解文章思想意义。


教学过程: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一、 导入新课
  唐朝有句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由此可见,一个君主贤明与否,身边的大臣起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用委婉含蓄的语言进行劝告,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 了解写作背景和《战国策》知识
春秋战国时期,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都异常尖锐。在当时动荡年代里,士作为一个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间,施展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向背对于社稷的重要性,所以争相虚心纳谏,招揽人才,争取“士”的支持。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秦汉间人编集的一部重要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散文集,作者已不可考。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分三十三篇,分国别编辑,西周一篇,东周一篇,秦五篇,齐六篇,楚四篇,赵四篇,魏四篇,韩三篇,燕三篇,宋、卫合一篇,中山一篇,又名《12国策》。
《战国策》内容,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
《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在记叙历史事件时,过分夸张渲染谋臣策士的作用,有时情节不免违背历史的真实。
三、 感知课文
 1 请同学分角色朗读全文。
  正音  朝服衣冠 zhao 时时而间进 jian 而形貌昳丽 yi  朝于齐chao  
     期年之后 ji   数月 shu
 2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指出重点字、词、义
孰与:表示比较和选择,译为“跟……..比较,哪个…….”,“孰”是疑问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谁”,“哪个”, “与…….孰……..”同意
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旦日:译为“第二天”, 明日:译为“第三天”或“又过了一天”。
今其地方千里:地方,古今异义词,地-----土地,方-----方圆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君主的近臣,今指左右方位。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时时,隔一段时间,今指经常
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丽
如: 不耻下问  越国以鄙远  宾客其父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