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二首》ppt1
- 资源简介: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三单元历史的涛声 第9课《宋词二首》 课件+教案+同步训练(打包3份)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三单元历史的涛声 第9课 宋词二首课件(47ppt).ppt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三单元历史的涛声 第9课《宋词二首》教案.doc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三单元历史的涛声 第9课《宋词二首》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doc
宋词二首 教案(1)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苏轼在词中所寄寓的思想情感。
二、领会文本写景与抒情,咏史与议论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学习重点
领会文本写景与抒情,咏史与议论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学习难点
运用联想和想像,对文本进行拓展延伸,从而提高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学时安排
一课时
工具
多媒体
学习方法
诵读、讨论
学习过程
一、导入
我们学过《群英会蒋干中计》,蒋干中了谁的计?周瑜。在小说里,周瑜是一位足智多谋的英雄。他在群英会上乘兴作歌:“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何等豪气!宋代词人苏轼游赤壁古战场时联想到风流人物周瑜,情难自已,高唱“大江东去”,同样豪迈!本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苏轼,品读《念奴娇•赤壁怀古》。
师(多媒体显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生自读,参照课下注释把握读音。
2、简介作者苏轼
生交流
(多媒体显示)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东坡全集》。苏轼在诗、词、散文等方面均取得了独到的成就。这首《赤壁怀古》就是一篇开豪放词风的作品。
3、师范读
4、生自读感知
5、一生朗读
三、了解背景,知人论世
生交流
师补充
苏轼20岁中进士,力图有所作为。他觉察到北宋国力的软弱和辽夏军事政权的严重威胁,希望能抵制外辱,立功疆场。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他的理想很难实现。此词是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游赤壁所作。
师作朗读指导
读古典诗词要读出其意境美和韵律美,要求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发音准确、清楚。
第二、语速适中,读得抑扬顿挫,读出感情来。
生自读,领会词人的情感。
四、想像联想,品读词的意境美
(一)赏析上阕
一生朗读上阕,思考问题:
(1)上阕中写了哪些赤壁景观?
生交流
师明确
大江、故垒、乱石、惊涛、雪浪
(2)在景物描写上,你认为哪几句写得好?
试找出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来概括景物的特点。
生讨论后交流
师明确
(多媒体显示)
字词 特点
穿 高峻
拍 汹涌澎湃
卷 翻滚奔腾
(3)面对壮美的赤壁景观,作者抒发了哪些怀古情思?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
生自读背诵
男生集体朗读上阕
(二)解读下阕
1、一生朗读下阕,师提问:
(1)“周郎”这一形象有何特点?
……
《宋词二首》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背景知识】
1.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世称“三苏”。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苏轼中进士。苏轼一生处于北宋新法与旧党之间的斗争、倾轧激烈时期。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先后被贬官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后谏官弹劾他在诗文中有诽谤朝廷之语,被捕下狱,出狱调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元祐年间,旧党执政,苏轼曾调任翰林学士等职,又因与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发生一些政见分歧,再次贬谪杭州。后来新党重新上台,苏轼受到更大打击,远调惠州(广东省惠阳县)、琼州(今海南岛),宋徽宗即位,大赦天下,在遇赦北还途中死于常州(今江苏省武进县)。
苏轼政治上思想保守,反对新法,但后期态度有所转变,和旧党又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矛盾,造成一生受排挤抑郁不得志,但在各地方官任上,他同情人民饥苦,办了不少有益人民的事,在诗词中也有所反映。苏轼在文学艺术上是一位全才,不仅散文是北宋最杰出的大家,而且诗词也有很高的造诣,开宋代“豪放派”词风。
2.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宋朝历城(现山东省历城县)人。他生活在宋金对立的时代,民族灾难异常严重。他目睹了在女真贵族的统治下北方人民的苦难,毅然投身于抗金斗争。他一生坚持抗金,恢复中原,但屡遭主和派的诽谤和打击,连连被贬。
辛弃疾与苏轼齐名,世称苏辛,被誉为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现存词极为丰富,约620余首,其中抒写爱国思想之作占有极为重要地位。他的词亦有不同风格之作,如:温柔婉约之作有之;恬静、清新的田园风光、乡居生活之作亦有之。其作品收入《稼轩长短句》(十二卷),《稼轩词》(四卷)。辛弃疾的词继承并发展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派,冲破音律限制,大量吸收口语、古文语,并多用比兴,进一步扩大了词的表现力,推动了豪放派词风的发展。
【阅读指导】
(一)
这两首词分别是宋朝著名的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的代表作,可以说,它们不仅体现了两位词人个人在词领域的最高水平,而且代表了宋代豪放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