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17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8/20 10:07: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5题,约7600字。
2005—2006学年高三暑期月考
语文试卷
YC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24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

唐诗的任侠精神
  汉魏以来,游侠形象开始在诗歌里崭露头角。但是,直到唐代,尤其是到了盛唐时期,对游侠的赞美才如奇峰突起,成为全社会普遍的歌唱。唐诗中的任侠精神,不是个别的、偶然的现象,它随着唐诗高潮的到来而扩展成为诗坛上的一代风尚。  
  所谓任侠精神的具体内容,大致包括下面数端,即:排难解纷、效功当世的襟怀;轻财好施、重交谊、重恩义的操行;“不衿其能,羞伐德”的风度;尚武轻儒的意识,以及豪荡使气,不以礼法为意的个性。所有这些,曾被司马迁概称为“侠客之义”,它们在盛唐诗歌中不仅得到了全面的歌颂,而且由于它们和时代的进步理想相结合相渗透,因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健康、生动、有力。
  盛唐诗歌对“尚武”精神的赞美,闪耀着立功效世的人生理想的光芒。这和“轻儒”的意识从一正一反两个方面张扬了任侠理想,从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而对豪荡使气、磊落不羁的性格的推许,也是和反礼法、反权贵、反教条的思想内容结合在一起的。诗人对游侠形象的集中歌唱,以及对生活中的侠义精神的开掘和赞美,表现了这个时代特有的精神面貌。它显然并非儒、道、释这些意识形态所尽能规范和牢笼,但它构成了唐诗思想内容和美学风格的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却是无可置疑的。
  任侠精神之所以能够成为唐代突出的文学现象,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生活为它提供了浓厚的土壤。社会上盛行的游侠风气,一旦和特定时期的历史需要、社会思潮相结合,就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文学理想。商业资财的积累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为游侠的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北方游牧民族的大规模内附和迁徙,不仅给中土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也使其雄杰剽悍的风尚深入内地。但是,盛唐的诗人们所以不约而同地从任侠风气中吸取诗情,其根本原因在于它提供了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精神力量。  
  唐诗中任侠精神的美学意义就在于:它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富有开拓精神的性格,一种强者的性格,它以其富于展望的清醒信念,直面现实的斗争意识,敢说敢为的豪爽意气,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上升时期富有朝气的青春时期。它所体现的,是一种力的美、运动的美,因而成为中华民族淋漓元气的历史明证。这正是构成唐诗永久魅力的奥秘之一。
1、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体现“任侠”精神的一项是 (  )
A. 新丰美酒都十千,咸阳少年多侠客。   B.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C. 人生得意须尽欢,奠使金樽空对月。   D.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尚武”精神闪耀着唐人立功效世的人生理想的光芒。而“轻儒”的意识则使盛唐诗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
B.“尚武”“轻儒”张扬了任侠思想,而后者更使唐诗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
C. 盛唐诗歌对“尚武”的赞美正面张扬了任侠理想,而对“轻儒”的否定则从反面张扬了任侠思想,二者结合,使唐诗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
D.“尚武”和“轻儒”并不矛盾,它们在张扬了任侠理想的同时,也使盛唐诗歌呈现出一种“非 文人化”的面貌。
3、 以下概括“任侠”精神成为唐代突出的文学现象的原因的句子中,概括最准确、全面的一句是  (  )
A.当时的社会生活为它提供了深厚的土壤。
B.社会上盛行的游侠风气,一旦和特定时期的历史需要、社会思潮相结合,就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文学理想。
C. 商业资财的积累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为游侠的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北方游牧民族的大规模内附和迁徙,不仅给中土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也使其雄杰剽悍的风尚深入内地。
D .根本原因还在于它提供了这个时代所需的精神力量。
4、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任侠”精神并不是唐代所独有,早在汉代就被司马迁概称为“侠客之义”。
B .考察唐诗中游侠形象的消长起落,可以为我们考察唐代的社会风貌、思想发展提供一个方面的线索。
C .盛唐儒、道、释三种意识形态并存,从而使游侠精神获得了丰富和发展的充足养料,使之成为唐诗思想内容和美学风格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D .“任侠”精神所体现的强者性格,代表了时代的进步要求。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也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8题。
贾黄中,沧州南皮人。父枇(pín)严毅,善教子。黄中幼聪悟,方五岁,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父常令蔬食,曰:“俟业成,乃得食肉。”十五举进士,授校书郎、集贤校理,迁著作佐郎,直史馆。
  岭南平,以黄中为采访使①,廉直平恕,远人便之。还奏利害数十事,皆称旨。会克江表,选知宣州。岁饥,民为多盗,黄中出己俸造糜粥,赖全活者以千数,仍设法弭盗,因悉解去。太平兴国二年,知升州②。时金陵初附,黄中为政简易,部内甚治。一日,案行府署中,见一室扃钥甚固,命发视之,得金宝数十匮(guì),计直数百万,乃李氏宫阁中遗物也,即表上之。上览表谓侍臣曰:“非黄中廉恪③,则亡国之宝,将污法而害人矣。”
  八年,与宋白、吕蒙正等同知贡举,迁司封郎中,充翰林学士。雍熙二年,又知贡举,俄掌吏部选。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除拟官吏,品藻④精当。淳化二年秋,与李沆并拜给事中、参知政事。太宗召见其母王氏,命坐,谓曰:“教子如是,真孟母矣。”作诗以赐之,颁赐甚厚。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四》)
[注释] ①采访使:掌管检查刑狱、监察州县官吏。 ② 升州:即金陵,宋太祖开宝年间改称升州。 ③恪:恭谨。 ④品藻:品评鉴定等级。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知宣州    知:主持,掌管     B.命发视之    发:打开。
C.凡再典贡部   再典:再次掌管。    D.多柬拔寒俊  柬拔:选拔。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俟业成,乃得食肉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B.以黄中为采访使      挟太山以超北海
C.迁著作佐郎,直史馆    直好世俗之乐耳
D.因悉解去         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
7、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贾黄中“廉直平恕”的一组是
①父常令蔬食,曰:“俟业成,乃得食肉。” 
②岁饥,民多为盗,黄中出己俸造糜粥,赖全活者以千数。
③时金陵初附,黄中为政简易,部内甚治。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