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攻》ppt2
- 资源简介: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二单元 第6课 《谋攻》 课件+教案+同步训练(打包3份)
【优化方案】2013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第6课 谋攻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2(47ppt).ppt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二单元 第6课 《谋攻》同步训练.doc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二单元 第6课《谋攻》 教案.doc
《谋攻》同步练习
第一部分:
1.《谋攻》作者 是 (朝代)兵家 。(2分)
2.注意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5分)
⑴不战而屈人之兵(屈: )
⑵故上兵伐谋(伐谋: )
⑶故兵不顿而利可全(顿: )
⑷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谓: )
⑸故知胜有五(知胜: )
3.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⑵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⑶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4.孙子认为攻城的弊端是什么?(用原文回答)(3分)
5.孙子认为战争胜利的条件有五,请加以归纳:⑴ ;⑵ ;⑶ ;⑷ ;⑸ 。(5分)
6.这篇课文围绕“ , ”的中心论点,阐述了进攻敌人的战略和战术。他的“ , ”的著名论断,集中反映了他朴素的唯物辩证法的军事思想。 (4分)
7.将帅在谋攻中有什么作用?(3分)
8.课文最后一段起什么作用?(3分)
9.每课一图:下图名为《圈地运动》反映了怎样的现实问题?(3分)
第二部分:
(一)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亡,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
故曰:知彼知已,百战不殆;不知彼者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10.“凡用兵之法”的“法”字含义是 ,文中的理解应是 。(2分)
……
《谋攻》 教案
教学目的:
一、学习紧扣中心,恰当地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述方法。
二、掌握有关虚词的用法及词类活用等古汉语的有关知识。
教学要求:
理解“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一著名军事思想的积极意义。
教学重点:
学习紧扣中心,恰当地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述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有关虚词的用法及词类活用等古汉语的有关知识。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作者、作品简介:
板书课题、请同学读课文注解,教师补充。
二、解释词句(边读边讲解,补充课本所未涉及的,重在句意。)
第一段:凡:大凡,副词,用在句首,表示对一般情况的总括,常出现在总结经验、概括规律的用语中。全:完全、使……整个降服,用作使动,全国:即“使全国”,意思是“使敌国整个降服”。下文“全军”“全旅”“全卒”“全伍”中的“全”用法同此。如何识别某个形容词在句中用作动词,并且是使动词呢?这要从具体的上下文来分析。假如一个句子的谓语是形容词,这个形容词后面还有一个名词,它们的关系不能解释为修饰关系时,应该考虑到可能是动宾关系,即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了,然后再分析它们之间是否是使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