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江西省新余一中高二年级第二次段考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5/5/30 20:23:22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2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18题,约16790字。

  江西省新余一中高二年级第二次段考
  语  文  试  卷  2015年5月
  命题人:廖红梅     审题人: 廖红梅  张建莲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学在当下和未来何以安身立命
  陈季冰
  由于孔子诞辰日的到来,又有国家领导人的有意识推动,有关儒学与传统文化复兴的话题近来热度骤然升高。
  实际上,过去十多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与社会文化的日益多元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关心起人生价值及生存意义这样的精神层面问题。以民族复兴作为中国现代化的宏大目标,更促使人们重新反思近一个世纪以来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现代中国的曲折命运。
  不过,在经历了从“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到文革“批林批孔”的全盘激进反传统运动后的今天,我们再来谈论儒学的复兴,恐怕首先要厘清一些基本关系。换句话说,如果说儒家文化曾经在过去2000年里充当过中国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的话,那么在百余年激进变革之后,它自己现在也面临一个如何安身立命的问题。
  首先必须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等同于儒家文化。自汉代以后,儒家在政治领域的确占据了主流地位,但实际上,它从来就没有将其他信仰和价值体系的生存空间挤压殆尽。在民间,佛教乃至道教等信仰体系与儒学基本和睦并存着。即便前现代的中国政治合法性及其传统是建立在儒家政治哲学基础之上的,但这并不等于说,其他思潮就被彻底排除政治在外。因此,如果将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简单地理解为阅读“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尊崇儒家价值理念,恐怕是一种过于狭隘的理解。
  第二,在对待以儒家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时,我们应当避免重蹈两个极端的错误。第一个极端就是前文提及的激进反传统思潮,它将近代以后中国积贫积弱的原因全部归结于儒学和传统文化,认为只有彻底打倒它们,中国才会取得进步。这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决定论”思维,它错误地将复杂的现实问题简单化地用一个理由来归纳。
  另一个极端的思潮是最近几年伴随着儒学的复兴而兴起的,它认为,对于中国的现代化来说,传统不仅不是障碍,反而是极其重要的资源。如果仅仅到这一步,我们或许还能够认同。但它进一步认为,只要从儒学中不断地挖掘这些传统资源,加以发扬光大,我们就能够顺利地实现民主与法治等中国人追求了上百年的现代梦想。这种试图重建儒家政治制度的想法几近于天方夜谭。
  中国近代历史已经证明,儒家政治是一种无力应对现代挑战的失败的制度。今天我们可以明确地说,传统与现代既不是对立关系,也不是自然延续的关系。“现代”固然不是必须在传统被打倒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全然异质的事物,但也绝不是在传统的田园里自然生发出来的甜美果实。两者的关系毋宁如下:现代是在传统的基础之上经过一系列“基因突变”后产生的新事物,它既与传统一脉相承,但又包含了截然不同的新内涵。中国的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诸多历史和现实的因素,没有一个简单的因素能够充当唯一的(或主要的)决定性作用。这就决定了儒家文化过去既没有成为中国现代化的绊脚石,将来也不会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发动机。
  第三,以儒家为“大传统”的中国传统包含着“器物”、“制度”和“文化”三个不同层次,很难简单化地谈论尊重传统或尊儒、尊孔。要说传统,女人缠足、男子纳妾、科举考试、四书五经……都是传统,我们现代人究竟如何去遵从?我个人认为,任何文化传统本身都一直在随着时间的流淌而演化,没有一成不变的所谓传统。简单地说,一个民族应当传承的是本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价值体系”,至于一些具体的传统社会制度和传统生活方式,我们不必也不应该以墨守成规和抱残守缺的态度去对待。
  有一点是肯定的,作为一个伟大传统,儒家思想文化不应该、也不可能就此走向消亡。无论对中国还是世界来说,儒家思想文化都是一件无价瑰宝,我们这个危机四伏的时代尤其需要它提供的解毒剂。因此,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为儒学重新寻找一个安身立命的现实家园。
  作为一种精神资源和生活实践的儒学,在未来的可能出路只有到民间社会中去开创。今天真正有志于推动儒学复兴的人士,应当重新实践2500年前孔子曾倡导并身体力行的“礼失求诸野”的导向,而不是忙于去成立什么闹哄哄的“儒教协会”或穿梭周旋于一个个“儒学复兴规划”之间。我坚信,孔子在他的时代也曾面对过我们今天同样的困境,所以他才会提出这样明智的思路。
  除了挖掘和整理在百年社会变迁中几近湮灭的儒家精神因子外,当代儒者更艰巨的任务是创造性地为儒学重新争得一片能够与现代政治秩序接榫、并在现代社会中延续传承乃至发展更生的崭新洞天。如果把儒学的前途寄托于民间,那么首先需要让四书五经“不传久矣”的社会民众经历一个消除隔膜的再亲近过程。
  发表于9月29日《杭州日报》
  1.下列关于“儒家文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受重视,但我们也要认识到,虽然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但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简单地与儒家文化画符号。
  B.儒家文化因其信仰、价值体系的优势而被统治者看重,自汉代以后便在政治领域占据了主流地位,从而形成了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政治制度。
  C.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世界来说,儒家思想文化都是一件无价瑰宝,在我们这个时代尤其需要它,它对中国现代化这一宏大目标的实现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D 传统本身不是一成不变的。今天我们传承民族传统,不应该一味遵从之前的那些具体的传统社会制度和传统生活方式。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近代历史证明,儒家政治是一种无力应对现代挑战的失败的制度,在百余年激进变革之后,它自己现在也面临一个如何安身立命的问题。
  B.近代以后的中国积贫积弱,这是由很多历史原因造成的,不能归结于儒学和传统文化,更不能简单地认为只有彻底打倒它们,中国才会取得进步。
  C.就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来说,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不是障碍,反而是极其重要的资源。
  D.像女人缠足、男子纳妾之类也是传统,我们很难简单地全盘地去遵从传统,一个民族应当传承的是本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价值体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近来儒学和传统文化的复兴被重视,有关话题讨论的热度如此之高,是因为儒家文化曾在过去2000年里充当过中国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
  B.将中国传统文化简单理解为儒家文化是狭隘的,尊重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不能单纯地学习儒家经典,尊崇儒家价值理念。
  C.有人认为,只要不断挖掘儒学中的那些传统资源并加以发扬光大,我们就能顺利实现民主与法治等现代梦想,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
  D.为作为精神资源和生活实践的儒学重新寻找一个安身立命的的现实家园,未来可能只有到民间社会中去开创,首要任务是让民众消除与四书五经的隔膜而再亲近它。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徐坚,西台舍人齐聃子也。少好学,遍览经史,性宽厚长者。圣历中,车驾在三阳宫,御史大夫杨再思、太子左庶子王方庆为东都留守,引坚为判官,表奏专以委之。方庆善《三礼》之学,每有疑滞,常就坚质问,坚必能征旧说,训释详明,方庆深善之。又赏其文章典实,常称日:“掌纶诰之选也。”再思亦曰:“此凤阁舍人样,如此才识,走避不得。”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