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导学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修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5/5/25 22:50:3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020字。

  《六国论》导学案
  江苏  吴卫东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率、完、弊、再、却、当”等实词的义项,以及“而、以、则、与”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文中词类活用现象和特殊句式等。
  2.学习作者把中心论点分解为几个分论点并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的技巧。
  3.结合北宋的时代背景,阐述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意图。
  课前预习
  1.关于作者: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人称“老苏”,与儿子“大苏”(苏轼)、“小苏”(苏辙),并称“三苏”。后人有诗云:“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2.写作背景:
  北宋建国后,吸收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和五代军人乱政的教训,实行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将军权完全收归中央,造成了军事上的衰势。北宋建国以后一百年间,和契丹、西夏作战60多次,败多胜少。到了苏洵生活的时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20万两,绢30万匹;向西夏纳银10万两,绢10万匹,茶3万斤。这种做法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了《六国论》。作者通过分析六国失败的原因,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委婉地提醒当朝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
  3.生字注音:
  赂(lù) 六国互丧(sàng) 厥(jué)暴(pù)霜露  草芥(jiè) 与(yǔ )嬴(yíng)
  洎(jì)谗(chán) 胜负之数(shù) 奉之弥(mí)繁 殆(dài)日削(xuē)月割 劫(jié)
  课堂探究
  一、疏通文意,注意文言知识的积累。
  1.重点实词虚词:指出加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
  1段:
  非兵不利  兵器           战不善   好,引申为得法  
  赂秦而力亏 表因果,因而  破灭之道也  途径
  2段:
  或曰   有的人     六国互丧  交互,相继  
  率赂秦也  都      盖失强援  句首发语词,表示原因,因为  
  不能独完   保全
  3段:
  秦以攻取之外  介词,用  小则获邑   副词,就  城镇 
  其实百倍  它的实际数目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所字结构,丢失的土地  连词,表示因果,因而
  思厥先祖父 代词,他们的 祖辈和父辈 暴霜露    暴露 
  以有尺寸之地 副词,才              举以予人  拿,用来 
  然后得一夕安寝 安稳的睡眠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既然这样,那么 
  至于颠覆 连词,以至于  灭亡        此言得之  得到
  4段: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