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7题,约15660字。
2014—2015学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
语 文 Ⅰ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列句子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近年来塑料食品包装材料被严重 ▲ ,媒体应加强科普宣传,引导社会公众走出误区。专家特别指出,无论从原料构成还是从温度上讲,使用微波炉加热保鲜膜产生二噁英这种 ▲ 物质的观点,纯属 ▲ 。
A.丑化 致癌 荒诞不经 B.丑化 治癌 子虚乌有
C.妖魔化 致癌 子虚乌有 D.妖魔化 治癌 荒诞不经
【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解析】“丑化”,把本来不丑的事物弄成丑的或形容成丑的。“妖魔化”,指对事情、事物的认识远远偏离真相,夸大、歪曲某些事情或人物。“致癌”,指导致癌症。“治癌”,指治疗癌症。“荒诞不经”,意思是少有的,典籍中也没有的事,形容不合常理。“子虚乌有”,指假设的、不存在的、不真实的事情。
2.“广场一枚铜币悲伤地很隐密/它在许愿池里轻轻叹息”这句歌词“移情于物”,给人以“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之感。下列歌词,也运用这种手法的选项是(3分)( )
A.回忆是抓不住的月光/握紧就变黑暗
B.戒指在哭泣/静静躺在抽屉/它所拥有的只剩下回忆
C.新的一天是一匹忠诚的马/总是准时到达
D.飘荡在春去秋来的日子里/是苦苦隐藏的心事
【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解析】A项运用了暗喻手法;C项运用了暗喻手法;D运用了通感手法。
3.下列判断,与这段文字内容相符合的一项是(3分)( )
汉字不仅表意,还有象形与表音等特质,无论是繁体字抑或简体字。德国哲人莱布尼茨曾说,汉字一字就有一意,这种表意性让汉字有了超越语音的强大功能,由此成为自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世界梦寐以求的组义语言。通俗来讲,西方语言多是靠字母组成音节,再由音节配搭出意义,但字母本身没有含义。汉字则不同,每个字都参与语言建构;而且,汉字的传达可以不经语音作中介。这一点,既是汉字不同于西方主要语言的特性,也是四大文明古国里,唯汉字流传至今的重要原因。学者认为,允许一定范围内的简繁字共生,提倡从一部分人开始识繁写简,是承认汉字超越语言工具的一种传统文化认同。
A.西方世界一直在寻求组义语言来替代没有含义的字母文字。
B.从传承和发扬汉字文化来说,繁体字的存在和使用有特别的文化意义。
C.西方语言的流传,必须借助语音这个中介才可以实现。
D.其他三大文明古国的文字因为不具备汉字的表意特质而最终消亡。
【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
【解析】B项在文中并未提及。文中只说无论繁简,汉字都有表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