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配套资源包:第二部分第二单元古代诗歌鉴赏(课件+课时集训,13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课件 / 高考复习课件
  • 文件类型: ppt, doc
  • 资源大小: 14.65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5/5/17 8:27:0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2
  • 下载点数: 6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2016届《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配套资源包:第二部分 第二单元 古代诗歌鉴赏(课件+课时集训,打包13份)
第2部分 第2单元 第1节 第1课时 专题讲座.ppt
第2部分 第2单元 第1节 第1课时.ppt
第2部分 第2单元 第1节 第2课时.doc
第2部分 第2单元 第2节 第1课时.ppt
第2部分 第2单元 第2节 第2课时.doc
第2部分 第2单元 第3节 第1课时.ppt
第2部分 第2单元 第3节 第2课时 知识清单.doc
第2部分 第2单元 第3节 第2课时.doc
第2部分 第2单元 第4节 第1课时.ppt
第2部分 第2单元 第4节 第2课时.doc
第2部分 第3单元 第1课时.ppt
第2部分 第3单元 第2课时 知识清单.doc
第2部分 第3单元 第2课时.doc

  第2课时 定时规范答题,提升得分技能(训练课)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唐]严 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 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其寓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通过对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等景物的描写,描绘了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其寓意是指边境局势的紧张;敌我交战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战事紧迫。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思寄子由①
  黄庭坚
  黄落山川知晚秋,小虫催女献功裘。
  老松阅世卧云壑,挽著沧江无万牛②。
  【注】 ①元丰四年(1081),诗人任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令,很不得意。这时苏子由(苏辙)被贬在筠州(治所在今江西高安)为监盐酒税,两人相距不远。诗人因秋而思,触景生情,有慰勉苏子由之意。②“挽著沧江无万牛”意为“志甚坚,难以动摇”。
  (1)第二句中“催”字用得十分传神,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
  第2课时 定时规范答题,提升得分技能(训练课)
  1.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文后题目。
  春 日
  [南宋]吴锡畴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
  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 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1)简要赏析颈联中“逆”“私”二字的精妙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所表达的“幽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逆”是迎接的意思,“私”是偏爱的意思。颈联使用拟人手法,赋予绿草田园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其主人的亲昵之状,曲折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2)“幽情”在本诗中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伤春之情。一是忧国之情。盛春已经过去了,而南宋也是国运衰微,盛景不再,大势已去,故这“幽情”从表面看似是伤春,从全诗看它暗含着忧国伤时的隐痛。
  2.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注】,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 “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1)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常”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著落日之色;“偏”字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的心绪与情感。
  (2)诗人看似旷达、闲淡,实则落寞、惆怅。首联即说“了不为秋悲”,诗人心境看似旷达、闲淡;中间两联寒山,落叶,霜风,
  ……
  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 特征及分类
  1.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值得纪念的往事。与记叙有关的还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叙述角度(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注意“移位即变换角度”)。
  2.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常见的描写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立足点的变化,有移步换景、定点换景、换点定景等;角度的变化,有俯视、仰视,远景、近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感觉)等。 (1)正侧面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如“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杨柳的娇美形态。又如“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写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显出来。
  (2)动静结合。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有动态的描写,也有静态的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作者以丹青妙笔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动人的画面: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洒在苍青的松树上,落下斑驳的月影,清澈的泉水在青白的石头上潺潺流过,发出悦耳的响声。这两句诗写景状物由高到低,动静结合,诗句所描写的景致很好地体现了作者对山中景物流连忘返的心情。
  (3)白描。白描就是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与景物的情态画面。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