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基础知识及文言基础知识能力检测题
- 资源简介:
约7470字。
必修三 文言基础知识
《蜀道难》 《〈琵琶行〉并序》 《寡人之于国也》 《劝学》 《过秦论》 《师说》
Ⅰ 重点知识梳理
一、重点实词
《蜀道难》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hú)
兽类颔下的垂肉;匈奴、西北各民族的泛称什么,为什么
【教材用法梳理】
①古代泛指西部和北部的各少数民族(名)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贾谊《过秦论》)
②什么(代) 见例句
③为什么,怎么(代)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琵琶行〉并序》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qiān)
变换地方,迁移;调职,可升可降,降则说“左迁”。
【教材用法梳理】
①迁移(动) 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贾谊《过秦论》)
②变更、变化(动) 天道有迁易,人理无常全。(陆机《塘上行》)
③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动) 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后汉书•张衡传》)
④贬谪、放逐(动) 见例句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zēnɡ cénɡ)
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同“增”,增加曾经、竟然
【教材用法梳理】
(1)读“zēng”:
①通“增”,增加(动)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2)读“céng”:
②曾经(副) 见例句
《寡人之于国也》
王好战,请以战喻(qǐnɡ)
请,请求;请求给予
【教材用法梳理】
①请求(动) 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见例句(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请示(动) 倘复请之,吾辈无生理矣。(方苞《狱中杂记》)
③谒见,拜见(动) 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信陵君窃符救赵》)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fù)
用背驮物背、载;承担;担子靠着;依仗、凭借败、失败;对不起人
【教材用法梳理】
①用背载物(动) 见例句 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魏禧《大铁椎传》)
②载(动)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③担负,担当(动)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依仗、凭借(动)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违背(动)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辜负、对不起(动)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⑦失败(名)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苏洵《六国论》)
《劝学》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fēi)
不对的,不合理的认为不对否定副词
【教材用法梳理】
①不对的,错误的(形)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②无,没有(动) 见例句
③用在判断句中,相当于“不是”(动)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师说》)
④多用在叙述句、描写句中,相当于“不”(副)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李密《陈情表》)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jí)
中箭受伤疾病;痛苦;痛恨、厌恶快速
【教材用法梳理】
①病(名)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李密《陈情
……
Ⅱ 文言基础知识能力检测
一、实词
(一)通假字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数罟不入洿池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解析 A.无,通“毋”;B.颁,通“斑”;D.涂,通“途”。
答案 C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或师焉,或不焉
C.君子生非异也
D.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解析 A.“受”通“授”;B.“不”通“否”;C.“生”通“性”。
答案 D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
A.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B.振长策而御宇内
C.而倔起阡陌之中
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解析 A.“从”通“纵”;C.“倔”通“崛”;D.“景”通“影”。
答案 B
(二)古今异义
写出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2.去来江口守空船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3.铁骑突出刀枪鸣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4.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5.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