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ppt120
- 资源简介:
游褒禅山记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三课时作业:4.11 游褒禅山记 1.doc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三课件:4.11 游褒禅山记 (26张).ppt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三课时作业:4.11 游褒禅山记 2.doc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三学案:4.11 游褒禅山记 2.doc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三学案:4.11 游褒禅山记1.doc
2014-2015学年语文版必修三 游褒禅山记 作业1
(分值:60分)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褒禅(bǎo) 玫瑰(ɡuì) 喜不自胜(shènɡ)
B.梵文(fàn) 怠慢(dài) 退避三舍(shè)
C.庐冢(zhǒnɡ) 骀荡(tái) 相机行事(xiānɡ)
D.窈陷(yǎo) 道观(ɡuān) 前仆后继(pú)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尽情享受
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卒:终于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相:帮助
D.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悲:感叹
3.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同类的一项是( )
A.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B.于是余有叹焉
C.火尚足以明也
D.则其至又加少矣
4.下列句子中,“者”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C.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D.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5.下列短语中的“名”与“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中的“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名存实亡 B.莫名其妙 C.师出无名
D.名缰利锁 E.难以名状 F.名垂青史
二、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
……
2014-2015学年语文版必修三 游褒禅山记 作业2
一、语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褒禅(Bǎo) 玫瑰(ɡui) 喜不自胜(shènɡ)
B.梵文(fàn) 怠慢(dài) 退避三舍(shè)
C.庐冢(zhǒnɡ) 骀荡(tái) 相机行事(xiānɡ)
D.窈陷(yǎo) 道观(ɡuān) 前仆后继(pú)
答案 B
解析 A项“褒”应读Bāo。C项“骀”应读dài,“相”应读xiànɡ。D项“观”应读ɡuàn,“仆”应读pū。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阳:水之南,山之北
B.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走到尽头
C.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观:景观,景象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辅助,帮助
答案 A
解析 “阳”应为“水之北,山之南”。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此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C.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第四单元 万物静观皆自得
第11课 游褒禅山记
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
1.字音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褒禅山( ) ②舍于其址( )
③庐冢( ) ④音谬( )
⑤窈然( ) ⑥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⑦咎其欲出者( ) ⑧瑰怪( )
⑨无物以相之( ) ⑩仆碑( )
○11何可胜道也哉( ) ○12王回深父( )
(2)多音字
①禅褒禅山 封禅 ②识识别 标识
③卒兵卒 脑卒中
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
①褒 葆 保保护堡 ②谬 戳 缪 戮
③漫 谩 慢 蔓 ④冢 豕
⑤拥 涌 蛹 ⑥悔 诲 晦
⑦萧 箫 潇 ⑧慎 缜 嗔
……
第11课 游褒禅山记
学习重点
1.记:夯实基础,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
2.读:从游山中悟出人生哲理,体会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3.写:为材料写一段议论性文字,使之叙议结合。
4.练:学习概括文言文中心意思的方法。
一、诵记名言警句
王安石名句
1.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
2.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3.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4.年少从他爱梨粟,长成须读五年书。
5.才有长短,取其长则不问其短;情有忠伪,信其忠则不疑其伪。
6.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二、了解文学常识
1.作者及背景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宋神宗时任宰相。他创立新法,改革旧政,是一个进步的政治家。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在诗文方面。词作不多,但其“作品瘦削雅素,一洗五代旧习”,不受当时绮靡风气的影响。他的诗歌遒劲清新,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在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任舒州通判,辞官还乡,途中游览褒禅山,同年7月以追记形式写下的。在“游记”这一最具辞采和情趣的文体里,王安石将极富哲理的主题引入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2.文学知识
古代游记作为古代散文文体的一种,前人多把它归入“杂记体”中。它是摹山范水、专门记游的文章,以描绘山川自然、风景名胜为内容,写旅途的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