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000字。
 汉魏晋诗三首  
 【基础知识诱思】
 [文学常识]
 (1)《古诗十九首》系五言古诗,产生于东汉末年,作者不详。它吸收了《诗经》和《楚辞》的营养,达到了汉代五言抒情诗的高峰。
 (2)曹操(155-220),字孟德,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建安文学”的创始人,其诗歌代表了“建安风骨”的特色。有抒情诗《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蒿里行》《苦寒行》等乐府诗歌。
 (3)陶渊明,名潜,字渊明,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著有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以《归园田居》《饮酒》为最出名。
 [重点词句]
 1.读音
 纤细(xiān)		
 纤夫(qiàn)			温暖(nuǎn)			暖暖(ài)
 机杼(zhù)			皎洁(jiǎo)		擢拔人才(zhuó)	秉公办事(bǐng)
 对酒当歌(dāng)	譬如朝露(pì zhāo)	慨当以慷(kǎi)		青青子衿(jīn)
 沉吟(yín)			呦呦鹿鸣(yōu)		何时可掇(duō)		绕树三匝(zā)
 羁鸟(jī)			守拙(zhuō)		荫后檐(yīn)		墟里烟(xū)
 2.通假字
 契阔谈 ,心念旧恩(通“宴”,宴会)
 3.一词多义    
 【经典名题探究】
 例1(2004年全国Ⅱ,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注]往波纹迎客掉。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縠皱:绉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词的鉴赏能力。这首词的上半阙写春光绚丽的景色,点明了时间、地点与景物特点。后三句是从水、树、花三个方面来写春,是“风光好”的具体化。
 “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是传诵千古的名句,它写了红杏开遍枝头,满蕴勃勃生机的神态,一个“闹”字,用得尤其灵脱,它勾勒出红杏竞相开放、争鲜斗妍、烂漫璀璨、春意盎然的景象。不仅争春,而且给春光增添了绚丽的色彩,使春光更加明媚。这个“闹”字把红杏人格化了,将无生命的红杏化为富有生命、富有感情的事物。
 答案:
 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