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下学期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检测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有25道题,约7390个字。
2014-2015学年下学期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检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 )
A.哽住(ɡěnɡ) 可汗(hàn) 浊流滚滚(zhuó)
B.辔头(pèi) 炽痛(chì) 高山之巅(diān)
C.怪诞(dàn) 哺育(pǔ) 气势磅礴(pánɡ)
D.啾啾(qiū) 污秽(huì) 脸色惨白(cǎn)
【解析】选B。A项中“汗”应读hán;C项中“哺”应读bǔ;D项中“啾”应读jiū。
2.下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惩罚 操炼 晶莹 篝火 恍然大悟
B.宛转 糊涂 泛烂 祈祷 无家可归
C.屏障 戎机 喧闹 澄澈 踱来踱去
D.视察 懊悔 澎湃 摇蓝 相应成趣
【解析】选C。A项中的“操炼”应为“操练”;B项中的“泛烂”应为“泛滥”;D项中的“摇蓝”应为“摇篮”,“相应成趣”应为“相映成趣”。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这件事错综复杂,虽经多方核查,仍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使人难明真相。
B.黄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她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C.垃圾广告、恶意插件、暴力游戏和八卦新闻等充斥着互联网,令网民不厌其烦。
D.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解析】选C。“不厌其烦”指不嫌烦琐与麻烦。与文意不符,应该说“不胜其烦”。
4.(2014•随州中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近两年来,随着“微博”这一交流方式的发展和兴起,全球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人员纷纷开通微博,及时公布信息,以提升政府在民众中的形象。
B.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系列举措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党政机关到社会公众都积极响应号召,一时间,厉行节约深入人心,资源集约利用蔚然成风,良好的社会风尚正在形成。
C.彻底改善大气污染,既是一个长期艰苦的,也是时不我待的工程。既要打攻坚战,又要打持久战。
D.一年一度的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搭建了世界华人的谒祖圣地、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随州城市的文化名片、对外开放的交流平台。
【解析】选B。A项“发展和兴起”语序不当,应为“兴起和发展”;C项“长期艰苦的”后缺少宾语,应添加“工程”;D项“搭建……圣地、家园、名片”搭配不当。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 )
假如有人问我语文是什么,我会高兴地告诉他:________,展开我色彩缤纷的想象;________,牵动我亲临其境的目光;________,教会我寓情于物的感观;________,演绎我字正腔圆的对白;________,美化我独抒性灵的意象。
①是跌宕起伏的戏剧 ②是天真无邪的童话 ③是优雅闲适的散文 ④是情节曲折的小说 ⑤是意韵深远的诗歌
A.④③②①⑤ B.②④③①⑤
C.⑤③①④② D.③①④⑤②
【解析】选B。该语段采用排比、比喻修辞,写出了语文的丰富多样。抓住分号前的“想象”“目光”“寓情于物”“对白”“意象”几个词语,联系供选择的句子中各种文学体裁的特点,一一对应,例如“戏剧”的特点就是舞台人物有大量的对白,由此可知①应填入第四处横线上。依此类推,可确定B项正确。
6.下列关于课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黄河颂》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并表达中华儿女向它学习的决心。
B.《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的思念之情。
C.《最后一课》是德国作家都德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表现法国沦陷区人民的悲痛与抗议,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恋恋深情。
D.《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一篇杂文,它以大江大河的流淌比喻历史前行过程,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
【解析】选C。都德是法国作家。
7.综合性学习。(8分)
黄河,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骄傲的词啊!她是中华大家庭里的巨龙,是中国的象征,是我们永远的母亲河。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去触摸她那历尽沧桑的面庞,去感受她那博大的胸怀吧!
(1)请给这次活动拟一条主题语。(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心系黄河,共建家园 ②滔滔黄河水,悠悠儿女情
(2)请你为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几种活动形式(或者活动项目)。(至少写出三种)(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