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学案
- 资源简介:
约4160字。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预习•导引
【咬文嚼字】
1、 识记字音
啜菽(chuò shū) 党见(tǎnɡ xiàn) 楛耕(kǔ) 雩而雨(yú) 骋能(chěnɡ)
2、 理解词义
(1)是节然也(节制,指时势、命运的制约)
(2)星队、木鸣(“坠”的本字)
(3)故君子以为文(动词,修饰,文饰)
(4)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显著)
3、 通假字
(1)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匈”通“讻”,形容喧嚣)
(2)非知也(“知”通“智”,聪明)
(3)小人错其在己者∕故错认而思天(“错”通“措”,废弃)
(4)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县”同“悬”,指有较大悬殊或差距)
(5)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党”通“倘”,偶然地∕“见”同“现”出现)
(6)是无世而不常有之(“常”通“尝”,曾经)
(7)物之已至者,人袄则可畏也(“袄”同“妖”,古时称一切怪异的事物或现象)
(8)枯耘失岁(“枯”通“楛”,粗恶不精∕“岁”同“秽”,荒芜)
(9)其说甚尔(“尔”通“迩”,近)
(10)则日切瑳而不舍也(“瑳”通“磋”,切磋)
(11)故日月不高,则光晖不赫(“晖”同“辉”,光辉)
4、 古今异义
(1)风雨之不时(古义:不合时宜<地发生>)。今义:①时时;经常不断地;②随时;不是预定的时间)
(2)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3)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古义:自然的规律。今义:迷信的人指上天的意志)
5、 一词多义
禹以治( 治理得好,太平)
应之以治则吉( 合乎正道的措施)
治水(治理、管理)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部署)
治 共治曹操(对付)
6、 词类活用
(1)是以日进也(名词作状语,一天天的)
(2)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怪)
(3)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倘见(名词用作动词,符合天时)
(4)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形容词用作动词,尊敬;名词作状语,把……当成物质)
(5)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使动用法,使……变化增多)
(6)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使动用法,使……成为自己的东西)
7、 特殊句式
(1)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藏于秋冬(状语后置)
(2)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时也(否定判断句)
【问题导读】
荀子认为应该怎样对待天?
参考答案:
制天命而用之——“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