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教学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五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1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5/3/27 21:19:4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790字。

  教学案
  科目:    高一语文       主备人:                备课日期:           
  课    题 咬文嚼字 课时       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品味课内外诗文有关用字佳话实例,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主动研究有关资料,有所积累,有所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严谨的语文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课文重点:提炼朱光潜先生的观点,品味妙语佳句
  课文难点:通过品味妙语佳句,从而体会到朱光潜的观点;在品味语言时能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方法:整体感知——拓展延伸——迁移应用。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突出学生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
  一、导入:
  “咬文嚼字”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对这个成语的解释,在《汉语大词典》上列有三个义项:(1)形容过分推敲字句;(2)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3)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现代汉语大词典》中云:“过度地斟酌字句(多用来讽刺死抠字眼儿而不领会精神实质)。没有一项意思是褒扬的。
  而今天我们来学习朱光潜先生的美学文学论文《咬文嚼字》,看看在他的笔下,“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意义呢?
  二、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他的美学理论在中国当代美学流派中自成一派,影响甚大。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
  三、分析课文
  1、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含义?
  (第三段中,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2、作者为什么要提倡“咬文嚼字”?用了哪些实例?
  明确:(1)郭沫若改字;(2)王若虚改《史记》;(3)韩愈改诗;(4)苏轼与《惠山泉烹小龙图》;(5)关于“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价。
  3、案例分析
  1.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只是单纯的叙述,没有更多的含义,语气软弱)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坚决的判断,带有极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