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练习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8/9 9:26: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12道大题,约4300字。
诗歌鉴赏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晏 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与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词中“彩笺与尺素”指什么?借此抒发怎样感情?又是如何抒发感情、表达思想的?
答:①“彩笺与尺素”指书信。
②这首词写的是离别之情,时间是由夜到晓,地点是室内、室外而到楼上。
③表达这一内容时,主要有两点,一是借景写情。先是借槛菊之烟、兰草之露写愁写悲,为全词设置了一种浓重的悲凉氛围;再写自己睹物伤怀,见燕子双飞想到人的离散,最后借明月照不眠之人写相思之苦。二是运用拟人的方法。将菊之烟说为“愁”,兰之露曰为“泣”,明月像一个不懂事的孩子,等等,其目的就是“物尚如此,人何以堪”!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首诗是诗人听到朋友王昌龄左迁龙标尉后写的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诗中“杨花”、“子规”各指什么?有人评论本诗认为一个重要特点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你如何理解这一评价的?
答:①杨花指杨柳树;子规是指杜鹃鸟。
②悲痛之意可以从多个方面评悟:借杨花、子规表达对友人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深情,触情于景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一个了解自己又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将自己的怀念、同情带给不幸的友人,尤其是自己别无他法的情形下,这种痛苦又何以道哉!


三、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折桂令
九  日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1、这支曲令以重九游赏为题,抒发了作者暮年的愁怀。作者在曲中却安排了三句富贵生活的描写,如何理解其用意?
答:借为官的富贵生活反衬了人老而不堪回首的痛苦失落之情,流露出官场险恶而无力去角逐却又无法解脱的内心伤感。
2、“归雁横秋,倦客思家”句,有人认为这是抒写作者乡思之情,有人认为写出了作者内心深处的矛盾。你认为哪一种理解更恰当?为什么?
答:后一种理解恰当些。作者明写乡思,实则抒写了自己对仕途与归隐之间的矛盾,将为官做吏看做是客寓,而将归隐当做正当的归宿。
三句富贵生活场景的描写,与前后语句的眼前情景相配合,犹如天外飘来的叠印形象,与眼前互成一体,通贯成一个整体、出色地展示细腻的内心世界。而“归雁”、“倦客”、“思家”等词,表面上是游子思归,但置于“对青山强整乌纱”的背景下,显然是诗人的故意委婉与含蓄,“强”字一出而内蕴全出。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任选一首按要求完成解答。
A、     淮上与友人别   
         郑 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煞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①晚,君向潇湘②我向秦。
注:①离亭:古人在驿亭送别,因有“离亭”之称。 ②潇湘:潇水、湘水两江合流,称为潇湘,在湖南境内。秦:指陕西。
请从作品的思想内容方面写段鉴赏的文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