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导学案4
- 资源简介:
约4620个字。
14. 秋天
一、知识清单梳理
知识点 知识点梳理
作者、作品简介 何其芳,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原名何永芳,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积累词语 掌握“鳊鱼、栖息、枯涸、清洌、肥硕、廖阔、梦寐”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
整体感知概括主题 这首诗作者以敏锐的诗心捕捉景物,绘出了秋天的风彩,创造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表达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诗歌优美的意境 《秋天》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氛围和神韵。
品味优美的语言 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
二、基础知识达标
自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丁丁( )肥硕( ) 栖息( )寥阔( )
枯涸( )清洌( )梦寐( )乌桕( )
2. 解释下面词语。
丁丁:____________________ 肥硕:____________________
栖息:____________________ 寥阔:____________________
枯涸:____________________ 清洌:____________________
梦寐:____________________ 幽谷: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伐木声丁丁地____(飘飞)出幽谷。
②向江面的冷雾____(飘撒)下圆圆的网,
③轻轻____(划摇)着归泊的小桨。
4.全诗描绘了三幅图,请分别加以概括。
第一幅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幅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幅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探究
重点难点探究
(一)典型例题
探究点一:理解诗文内容
例题1:这首诗描绘了乡村秋天的怎样的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及感情的把握。通读全诗,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诗文内容及作者的感情。
答案:这首诗描绘了乡村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写出了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点拨:从诗文的关键词语入手分析理解,如“栖息、轻轻、游戏”突出了农家生活的悠闲、惬意、清静、清甜。
探究点二:理解文章内容
例题2:分析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段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及表达作用,回答时应结合语境及词语的涵义来分析。
答案:“栖息”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现用在诗句中是拟人,将秋天视象化,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意味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