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学案+同步检测+单元检测+同步检测+古诗词鉴赏四讲(全套57份)
- 资源简介: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学案+同步检测+单元检测+同步检测+古诗词鉴赏四讲(全套57份)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学案+同步检测:第7课 白居易诗四首.rar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单元检测+综合检测.rar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学案+同步检测:第10课 酬赠诗四首.rar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学案+同步检测:第11课 咏物诗四首.rar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学案+同步检测:第12课 咏史诗三首.rar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学案+同步检测:第13课 柳永词二首.rar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学案+同步检测:第14课 苏轼词二首.rar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学案+同步检测:第15课 李清照词二首.rar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学案+同步检测:第16课 辛弃疾词三首.rar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学案+同步检测:第17课 爱国词四首.rar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学案+同步检测:第18课 登临词二首.rar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学案+同步检测:第19课 言情词三首.rar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学案+同步检测:第1课 王维诗四首.rar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学案+同步检测:第20课 关汉卿散曲二首.rar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学案+同步检测:第21课 马致远散曲二首.rar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学案+同步检测:第22课 张可久散曲二首.rar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学案+同步检测:第23课 山水风光散曲二首.rar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学案+同步检测:第24课 讥时咏史散曲二首.rar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学案+同步检测:第2课 李白诗四首.rar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学案+同步检测:第3课 杜甫诗五首.rar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学案+同步检测:第4课 即景抒情诗四首.rar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学案+同步检测:第5课 山水田园诗四首.rar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学案+同步检测:第6课 边塞战争诗四首.rar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学案+同步检测:第8课 杜牧诗三首.rar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学案+同步检测:第9课 李商隐诗三首.rar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学案:古诗词鉴赏四讲.rar
单元测试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21分,每小题3分)
1.选出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
A.禾黍(shǔ) 棹歌(zhào)
虚幌(huànɡ) 怆然(chuànɡ)
B.啭黄鹂(zhuàn) 佯羞(yánɡ)
天台(tāi) 似霰(xiàn)
C.芙蓉(rónɡ) 商贾(jiǎ)
霓旌(jīnɡ) 汀上(tīnɡ)
D.红萼(è) 干坼(chè)
蓟中(Jì) 砧上(zhān)
答案 B
解析 A项“幌”读“huǎnɡ”。C项“贾”读“ɡǔ”。D项“砧”读“zhēn”。
2.选出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
A.木末芙蓉花(树根)
饶商贾(多)
闺中只独看(妻子)
B.罟师荡桨(船夫)
君看石芒砀(石头又大又多)
倚虚幌(薄而透明的纱帷)
C.信难求(确实)
水澹澹兮(水波摇动的样子)
东南坼(分裂)
D.势拔五岳(超过)
正思戎马泪盈巾(指战祸)
皆似霰(雪珠)
答案 A
解析 A项木末:树梢。
3.选出书写与原句不一致的一项( )
A.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B.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C.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夜黄鹂空好音。
D.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答案 C
解析 C项夜—叶。
4.选出语句解释不恰当的一项( )
A.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远在天涯的亲人与我一同在望月。)
B.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当时吐蕃侵扰西北边疆,诗人想到国难家仇,眼泪横流。)
C.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草枯黄了,鹰的眼力显得格外敏锐,奔马因雪化进而轻快奔驰。)
D.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为三国孙吴的战事惆怅,只有闭门叹息。)
答案 D
解析 D项只因皇帝不重视,自己空有孙武和吴起的谋略而不得一试,只有
……
单元测试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刍议(chú) 条分缕析(lǚ)
圈养(quān) 愀然不乐(qiǎo)
B.倏忽(shū) 越俎代庖(páo)
牛虻(mánɡ) 自惭形秽(huì)
C.靛蓝(diàn) 毁家纾难(shū)
干涸(hé) 白头偕老(xié)
D.手帕(pà) 相互龃龉(yǔ)
麾下(huī) 探本溯源(shuò)
答案 C
解析 A项圈养(juàn)。B项牛虻(ménɡ)。D项探本溯源(sù)。
2.下列书写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
A.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B.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在苍州。
C.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D.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答案 B
解析 应为“身老沧州”。
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堪笑兰台公子(能够,可以)
竹杖芒鞋轻胜马(轻快)
昨夜西风凋碧树(使……凋落)
B.玉壶光转(精美的彩灯)
危楼还望(通“环”)
不如向帘儿底下(在)
C.刚道有雌雄(偏说,硬说)
强乐还无味(勉强寻欢作乐)
在灯火阑珊处(稀疏,零落)
D.江晚正愁余(剩下的忧愁)
料峭春风(形容微寒)
澄江似练(白色的绸带)
答案 D
解析 愁余:使我悲愁。
4.下列对诗句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羌管弄晴,菱歌泛夜。(晴天丽日,处处都吹奏着音乐,菱
……
综合测试综合测试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裨将/裨益 龃龉/咀嚼 纰缪/未雨绸缪
B.慑服/嗫嚅 跻身/侪辈 对峙/有恃无恐
C.绚烂/驯服 角色/角逐 疏浚/怙恶不悛
D.憔悴/淬火 贬谪/嫡系 拜谒/残碑断碣
答案 B
解析 A项pí/bì,jǔ,miù/móu。B项shè/niè,jī/chái,zhì/shì。C项xuàn/xùn,jué,jùn/quān。D项cuì,zhé/dí,yè/jié。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李白的诗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爆发式的抒情、变幻莫测的想象和明丽的意象。他把乐府和歌行写得有如行云流水,感情喷薄欲出时,便如黄河之水,奔腾千里,一泻而下。他的诗里既有建立万世功业在指顾之间的信心,又常常有愤慨不平和对于朝廷黑暗的抨击。
A.变幻莫测 B.行云流水
C.喷薄欲出 D.指顾之间
答案 C
解析 喷薄欲出:喷薄,有力地向上涌起的样子。形容水涌起或太阳向上初升时涌上地平线的气势。此处使用对象不当,可改为“喷涌而出”。A项变幻莫测:变化多端,难以揣测。B项行云流水:比喻自然不拘执(多指文章、歌唱等)。D项指顾之间:指,用手指;顾,回头看。比喻时间十分短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1942年,美国记者白修德冲破重重阻挠报道了河南省的大饥荒情况。影片《一九四二》使白修德这个人物从历史深处迅速走进人们的视野。
B.元代王振鹏的《江山胜揽图》描绘了仲春季节江南的山水风光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不仅是研究元代社会的“百科全图”,而且是研究元代绘画的重要图像。
C.如果不能推动官员财产公开,把权力晒在阳
……
把握内容和思路:鉴赏古诗的原点
古诗鉴赏,读懂是关键。通过设题引导学生关注对内容的把握已成为高考命题人的追求。2011、2010年广东卷皆考查了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分析。
读懂诗歌,把握其内容、思路,是鉴赏诗歌的原点。只是就题做题,忽视对文本的整体把握,重做题,轻读诗,是学生的通病,也是做诗歌鉴赏题失分的原因之一。
如何读懂古诗,再重申以下几点:
①从标题切入对诗歌题材、内容及思路的理解。
②抓住情感语言,尤其关注诗歌的尾句,理解诗歌蕴含的情感。
③利用近体诗结构“起承转合”中的“转”和过渡句这些特点理清诗词的层次、思路。
④反复咀嚼词语、诗句,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
⑤充分利用作者、写作背景及注释这些暗示性材料辅助理解。
1.(2011•广东)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苏 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初春。这时莺儿开始鸣叫,细雨滋润大地,青草长出嫩芽,花朵含苞欲放,万物充满了生机,所以初春的时节最美好。
解析 词的上片明显化用了韩愈的诗《早春》,由此不难看出词中描写的春天最美好的时节是早春。再结合“莺初解语”“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等关键语句进行分析,或用情景再现法进行描绘,不难分析出为什么。
2.(2010•广东)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②寻得雁分付③,又还是、
……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强盛时期。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璀璨明珠,千百年来深为各族人民珍爱。
到了唐朝开元十五年前后,诗歌无论是情思格调、意境形象,还是声律形式,都已为唐诗繁荣的到来准备了充分的条件。继之而来的便是开元、天宝盛世唐诗的全面繁荣。这个时期,出现了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把山水田园静谧明秀的美表现得让人心驰神往;出现了边塞诗人高适、岑参,把边塞生活写得瑰奇壮伟、豪情慷慨。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等一大批名家。当然最重要的是伟大诗人李白,以其绝世才华,豪放飘逸的气质,把诗写得如行云流水而又变幻莫测,情如滔滔江水,美如清水芙蓉。
让我们梦回唐朝,体验一次心驰神往的诗歌之旅!
第1课 王维诗四首
学习目标 1.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空灵飘逸的写作特点。2.品味王维田园诗的超凡脱俗、格调高雅的情致。3.背诵这四首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 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意解读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衷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的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是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的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很陌生、不习惯,感到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的一叶浮萍。“异乡”、“异客”,质朴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十分自然的了。这种体验,可以说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据说可以避灾。茱萸,一名越椒,一种有香气的植物。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也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