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分类例说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复习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3/12/5 1:21:00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14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古诗鉴赏分类例说<br>
    高考命题以古代诗歌为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我们鉴赏古代诗歌,不仅要熟悉诗歌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还应了解以唐宋诗词为代表的古代诗歌思想内容的特点。才能做到大局在胸,题目“似曾相识”,下笔顺利。本文将古代诗歌分为五大类,逐一例释,试图让我们在此考点的复习中有规律可循,举一反三,从而克服阅读量少造成的困难,取得理想的效果。<br>
    一、即事抒怀诗的鉴赏<br>
    古人写诗,常因事而起,抒发心中的感慨。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这些诗选作高考鉴赏材料的可能性不小,尤其值得我们注意。<br>
    读懂这类诗,要结合生活,注意名物风俗,注意典故,切忌主观臆测,不得义蕴。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2002年高考鉴赏材料)起句“暗飞声”,蕴含着诗人夜间猝然闻笛的感受。乍听之时,诗人尚来不及辨明曲调,这笛声就抓住了他的心,使他情不自禁地听下去,终于听出是一支充满离愁别绪的《折杨柳》。这“愁杀行客儿”的乐曲,拨动诗人的乡思,他进而想到:这偌大的洛城,该有多少游子!从而引起“何人不起故园情”的喟叹。有些学生不懂“折柳”代表了送别的场景,就答不出“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也就说不清“故园情”与“折柳”之间的情感联系。<br>
    有些诗先要弄清事由,否则,读起来是一头雾水。如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这首诗是柳宗元到柳州上任后,登楼抒感寄赠远方同道而作。唐代王叔文革新集团失败后,王叔文被贬斥而死。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被贬为边远州郡的司马。这是历史上的二王八司马事件。时过十年,柳宗元、刘禹锡、韩泰、纬伟、陈谏等五名幸存者被召进京,但随即又分别被贬为柳州、连州、漳州、汀州、封州刺史。我们弄清这些事情的来龙去脉,下笔才会准确无误。比如此诗颔联“惊风乱  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看似写登楼所见,实际是写诗人自身的遭遇。“惊风”“密雨”暗喻仕途多坎坷,也指风刀雨剑的政治环境,而“芙蓉”和“薜荔”,则暗喻诗人及难友们。古人往往将“芙蓉”、“薜荔”看作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屈原《离骚》中就有“集芙蓉以为裳”,“贯薜荔之落蕊”的句于。诗人和难友们正如这风雨中的芙蓉、薜荔一样临变不惊,不为外力所屈,不为外物所污,这两句诗暗寓着诗人坚贞的品格,也是对他自身不平的感慨和忧虑。再看颈联“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这两句实中有虚。实写远处景物:岭树重重遮挡,虽穷目力之所及,也无法看到远在四州的难友;而“九回肠”,则暗说那九曲回环的江水,好像自己的百结愁肠一样。此两句,作者借景抒发了谪居荒蛮之地备感压抑的情怀。<br>
    读即事抒怀诗,要着重把握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怀,领略其感怀的艺术技巧。请看司空曙《江村即事》:“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首句写渔翁钓鱼归来,懒得系船,而让船任意飘荡。“不系船”三字为全诗的关键,统起以下三句。第二句说明“不系船”的原因。船停在江村,时已深夜,月亮下去了,人也疲倦了,该睡觉了,因此连船也懒得系。三、四句宕开一笔,作一让步,再将上文意思翻进一层。月落夜深,风平浪静,即使偶然起风,船随水去,顶多也只能漂到满是芦苇的浅水边,有什么关系呢?全诗以小见大,通过“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表现了江村宁静幽美的自然环境,主公悠闲安逸人的情调。我们透过诗的画面和形象,感受到的是一种单纯朴实的社会生活。<br>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