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说课稿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8/2 19:22: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9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490字。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内蒙古 巴林左旗教研室 丁学东
〔文章整体情况〕
这篇文章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也是本文的主人公,她普通,普通得别人不知道她的名字;她粗俗,粗俗得语言刺耳,动作可鄙;她迷信,迷信得愚妄可笑,麻木不仁。但她又爽朗、热情、乐于助人,有着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尤其是目不识丁的她一次看到鲁迅听人介绍《山海经》时的痴迷神态,竟超常人所不能地给鲁迅买了一本《山海经》,此举此情震憾着鲁迅的一生。长妈妈去世30年后,鲁迅写此文以示深沉怀念。
“颂扬人性美”是本单元的主题。“学习朗读,围绕中心选材,分析人物特点,把握语句中蕴含作者的感情,掌握记叙文特点,提高阅读记叙文的能力”这五方面是编者设此单元的意图。《阿长与山海经》以讲读课的身份出现在单元之首,用意有三:其一是该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理解层面符合初二学生年龄特点。其二,记叙线索明晰,选材典型性强,写法上欲扬先抑,这为后面《荔枝蜜》、《我的信念》等文章的学习打下铺垫。其三,文章语言生动、精彩,值得朗读、品味、学习。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的设定〕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出现的陌生字词,达到会读、会写、会用。
2、能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解决文章理解上的疑难,培养学生问题能力。
3、深入领会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建立朴素的阶段意识,热爱劳动人民。
4、学习文章人物描写的方法。
新课标将原大纲的“教学目的”改为“教学目标”,规定目标的内容应涵盖“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要求目标表述明晰、准确,要求体现三维内容立体交叉,水乳交融的关系。上述4个目标中,1、4为知识能力目标,目的在于体现语文学习的积累意义,包括识记范畴的字词积累(达到会读、会写、会用)和表达范畴上的学法积累;目标2为过程方法目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即重结果又重过程的教学原则;目标3是就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言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特点,“教学永远存在教育性”是教学的特点。目标3的确立旨在借学此文之机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这是新课改核心理念和最高宗旨——为了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更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培养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要求。
(二)教学重点:
语文学习实为语言的学习。学文章是因为文章是语言表达的范例,说白了,学课文就是学习作者的语言形式。轻语言内容,重语言形式是语文教学的规律之一,这种理念正是新课标提出的“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的最好诠释,从这个意义上看,此文教学重点就应是学习鲁迅通过人物动作、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的写法,即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
(三)教学难点:
本文的教学难点是学生对文章主题的领会。初二学生,这一年龄特点,认知多靠直观感受,对鲁迅要“呐喊”的内容,如封建的世态炎凉,“正人君子”的虚伪丑恶难有感触。处理这一问题上,教师要先讲,再要求学生领会,并且,按新课理念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感受,倡导后现代教学理论提出的“文章的主题是游离于作品之外的”思想,相信“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林黛玉”。
〔教学策略〕
(一)教法选择:
情境教学法,讲述法,讨论法,实践法综合灵活运用。采用上海育才中学“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八字四段流程”教学形式。
(二)学法引导:
1、强调预习。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自学能力,为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努力。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