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pt(课件+分层训练+阶段检测共41份)
- 资源简介: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分层训练+阶段检测(共41份)
【创新设计】14-15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分层训练:6.1 求谏(2份).rar
【创新设计】14-15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单元测试阶段检测(4份).rar
【创新设计】14-15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分层训练:10.1 《人间词话》十则(2份).rar
【创新设计】14-15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分层训练:2.1 《论语》十则(2份).rar
【创新设计】14-15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分层训练:2.2 《老子》五章(2份).rar
【创新设计】14-15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分层训练:3.1 晋灵公不君(2份).rar
【创新设计】14-15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分层训练:4.1 《大学》节选(2份).rar
【创新设计】14-15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分层训练:5.1 《坛经》两则(2份).rar
【创新设计】14-15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分层训练:7.1 《朱子语类》三则(2份).rar
【创新设计】14-15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分层训练:8.1 《天工开物》两则(2份).rar
【创新设计】14-15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分层训练:9.1 《日知录》三则(2份).rar
【创新设计】14-15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分层训练:第八单元 麻叶洞天(2份).rar
【创新设计】14-15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分层训练:第二单元 孟子见梁惠王 胠箧(2份).rar
【创新设计】14-15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分层训练:第九单元 浙东学术(2份).rar
【创新设计】14-15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分层训练:第六单元 《原君》节选(2份).rar
【创新设计】14-15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分层训练:第七单元 童心说(2份).rar
【创新设计】14-15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分层训练:第三单元 直书(2份).rar
【创新设计】14-15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分层训练:第十单元 《红楼梦》评论(节选) 人境庐诗草自序(2份).rar
【创新设计】14-15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分层训练:第四单元 《中庸》节选(2份).rar
【创新设计】14-15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分层训练:第五单元 《百喻经》六则(2份).rar
第一单元 入门四问 课件(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pt
第二单元阶段检测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基础巩固(25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4分)
A.可谓好学也已
B.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肔,子胥靡
C.盍各言尔志
D.阖四竟之内
解析 A项,“已”通“矣”;B项,“靡”通“糜”;D项,“竟”通“境”。
答案 C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遗:遗弃,抛弃。
B.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见:显露,表现。
C.故逐于大盗 逐:追随。
D.人含其聪,则天下不累矣 累:劳累。
解析 D项,累:忧患。
答案 D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4分)
A.无,名天地之始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
B.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C.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D.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
解析 C项,都是“因此”的意思。A项,名词,根本,本源;副词,才。B项,相当于“夫”,无义;连词,因此,所以。D项,助词,用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词组,表示“……的地方”;助词,和介词“以”组成“所以”这一短语,表示“用来……的”。
答案 C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4分)
A.道可道,非常道
B.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C.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
D.不远千里而来
解析 A项,非常:古义指不是永恒不变的;今义指①特殊的,②十分。B项,绝学:古义指抛弃学问;今义指①失传的学问,②高明而独到的学问。C项,文章:古义指文辞、文饰;今义指作品、著作等。D项,千里:古今意义一致,都表示路途遥远。
答案 D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4分)
A.敝之而无憾 B.不远千里而来
C.苟为后义而先利 D.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解析 A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破旧。B、C、D项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答案 A
6.默写下列句子。(5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3)彼人含其明,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 (2)血气方刚 戒之在斗 (3)则天下不铄矣
二、阅读鉴赏(50分)
(一)课内阅读(20分)
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常有,欲以观其徼 徼:边界。
B.故令有所属 属:依从。
C.见素抱朴 见:看见。
D.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舆:车。
解析 C项,见:显露、表现。
答案 C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4分)
A.小国寡民
B.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C.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D.甘其食,美其服
解析 A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变小;B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重;D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美。
答案 C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4分)
A.名可名,非常名 B.绝学无忧
C.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D.天下莫柔弱于水
答案 D
解析 A项,“非常”在文中意思是“不是永恒不变的”;B项,“绝学”在文中指“抛弃学问”;C项,“坚强”在文中的意思是“坚固”。此三项均与今义不同。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①无,名天地之始 ②同谓之玄 ③玄之又玄 ④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⑤行不言之教 ⑥莫之能胜 ⑦弱之胜强 ⑧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A.①⑤/②⑥/③④⑦/⑧ B.①②⑤/⑥⑧/③④⑦
C.①②⑤/⑥⑦/③④/⑧ D.①⑤/②③⑥⑦/④⑧
解析 ①⑤助词,的;②⑥代词,它;③
……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3分)
A.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
B.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C.励其匪躬之节,盖亦难矣
D.是以张俨发愤,私存《嘿记》之文
解析 B项,“寘”同“置”;C项,“匪”同“非”;D项,“嘿”同“默”。
答案 A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夫人禀五常,士兼百行 禀:承受。
B.如董狐以书法不隐 隐:隐瞒。
C.足以验世途之多隘 隘:险恶。
D.历代厚诬,一朝始雪 雪:澄清。
解析 A项,“禀”应为“遵循,秉持”。
答案 A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故宁顺从以保吉,不违忤以受害也
B.其叙述当时,亦务在审实
C.宁为兰摧玉折,不作瓦砾长存
D.盖烈士徇名,壮夫重气
解析 D项,“烈士”古义为“有气节、有操守的男子”,现在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
答案 D
4.下列句子中所含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例句:贯三光而洞九泉
A.若邪曲者,人之所贱 B.正直者,人之所贵
C.案金行在历 D.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解析 C项与例句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A、B两项,形容词活用作动词;D项,动词使动用法。
答案 C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①人之所贱,而小人之道也②而二子书其所讳,曾无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