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度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能力训练+综合检测题(5份)
- 资源简介:
【状元之路】14-15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能力训练+综合检测:诗歌部分+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5份)
诗歌部分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单元能力训练3(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诗歌部分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单元能力训练1(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诗歌部分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单元能力训练2(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诗歌部分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单元能力训练4(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诗歌部分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单元能力训练5(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诗歌部分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单元能力训练1(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后面题目。
吴松①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①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境的能力。“晓路”点明起航的时间是清晨;“雨萧萧”写出起航时的天气状况;“江乡叶正飘”既交代了季节是秋季,又写出了诗人所见的落叶飘飞的景象。“雨萧萧”与“叶正飘”写出了秋景的凄清萧条,表达了羁旅之苦和对家乡的思念。
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内容上看,“孤舟”既是写“舟”之孤,又是写“人”之孤,作者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表达了孤单、飘零之苦;从结构上看,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道中”“晓路”“客程遥”“征帆”“荡桨”“系枫桥”,“孤舟”既照应题目,又贯穿全文,是本诗的线索。结合自己的理解作答即可。
答案:“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灞上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
……
诗歌部分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单元能力训练(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
北极②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③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④。
[注]①玉垒:山名,在今四川茂汝。②北极:即北极星,喻指唐王朝。③西山寇盗:指吐蕃。④梁甫吟:诸葛亮出山前喜欢朗诵的乐府诗。
1.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是哪几个字?诗中哪一句与之相照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出发点”实际是引发作者感慨的因素。就诗歌来看,应当是作者时刻关心的国家时事,即“万方多难”。结合诗后的注解可知,具体的事件应是“西山寇盗”,由此可得出答案。
答案:万方多难。“西山寇盗莫相侵”与之相照应。
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把握诗歌内容及作者思想情感要结合诗作,联系作者及时代背景,就这首诗来看,注解也是很好地把握这些内容的关键。
答案:主要内容是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对民族历史的追怀,议论天下形势,讽喻当朝昏君。抒发了作
……
诗歌部分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单元能力训练5(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后面题目。
行香子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1.词人主要采用了哪一种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词中的“绕”“满”“红”“白”“黄”“远远”“隐隐”“啼”“舞”“忙”等简明浅显的词语可知,作者运用的是白描手法,描绘的是一幅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农村田园风光图。
答案:这首词主要采用了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
2.这首词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掌握有关语言特点方面的术语,其次要结合诗歌的内容具体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
答案:这首词的语言特点是朴素自然、通俗易懂。如“树绕村庄,水满陂塘”“远远围墙,隐隐茅堂”用朴素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田园风光图;“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