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语言表达连贯教案
- 资源简介:
约7990字。
课题:语言表达连贯
第一课时
上课时间:第 周 月 日 星期 第 节
课前读:《劝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高考中语言表达联贯题的命题特点,把握复习方向,懂得规范答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精做高考题,提高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教学重点:引导促使学生懂得规范答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熟语运用的复习方向。
【教学课型】 复习课
教具与器材 班班通
明确目标
自主学习
1、识记《步步高复习讲义》55-56页的成语,重点画记答题规范。
2、完成练习:《步步高复习讲义》52页1-4题。
3、完成练习:《步步高复习讲义》55页1-2题。
【讨论交流】
1、小组成员对《步步高复习讲义》练习题交流讨论,质疑问难。
2、小组成员充分发表意见,形成组内的正确答案。
【展示点评】
1、学生派代表展示练习题答案。
2、教师进行点评并对学生展示中失误的地方予以纠正和完善。
多媒体显示,学生明确:
1.(2008•湖南)答案 B
解析 通读整段话,不难看出,整个文段的陈述对象应该是“龙”,所以排除A、D两项。比较B项和C项,B项的后半句是“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与整个语段保持一致,从而排除C项。
2.(2010•湖南)答案 B
解析 A项“落红满地”写的是晚春景色,与“此是春来第一声”矛盾。B项与诗歌内容和意境正好相符。C项“春山”写的是山中景色,与第一句“城雪初消”的“城”矛盾。“一路鸟空啼”写的显然不是一声鸟啼,与“春来第一声”矛盾。D项未写声音,也看不出描写春天景色的意思。
3.(2012•湖南)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连贯。这首诗的前两句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幽静清美的夏日图画:开到一半的石榴花鲜艳欲滴,与浓绿的叶子相得益彰;风雨欲来,苍翠的槐树影子更为深沉,体现了诗人此时宁静淡远的心境和情趣。“小院地偏人不到”与“满庭鸟迹印苍苔”衔接最自然、紧密。A项“林间”与“西斋”不合,C项“过客稀”不及“人不到”,D项“寒气”与全诗意境不合。
4.(2013•湖南)答案 C
解析 本题从排序的角度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解答本题可以先通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从简单处入手。“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写时间的变化,只有第③句“不知不觉,一弯月儿挂上柳梢”能与之相承接。仔细阅读文段可以发现,文段前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