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中国诗
2014年秋高中语文 3.10 谈中国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ppt
2014年秋高中语文 3.10 谈中国诗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
2014年秋高中语文 3.10 谈中国诗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5.doc
2014年秋高中语文 3.10 谈中国诗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
3.10 谈中国诗
学习目标
1.理解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2.学习本文运用比较阐明中国诗特征的方法,品味语句含义, 体会幽默技巧。
3.把握作者观点,加深对中国诗的了解。
作家作品
简历:钱钟书(1910—1998),1933年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1935年赴牛津大学深造,后又至巴黎大学研究法国文学。新中国成立后,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宋诗选注》,《管锥编》等。其中小说《围城》有独特的成就。
钱钟书是20世纪我国最杰出的学者之一。他不仅精通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及西班牙文、拉丁文,而且对西方古典的和现代的文学、哲学、心理学以及各种新兴的人文学科,都有很高的造诣和透辟的理解。钱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融汇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
代表作:长篇小说《围城》
课文背景:1945年12月6日,钱先生面对一群客居上海的美国人,畅谈中外诗歌。《谈中国诗》就是钱先生根据这次演讲的英文稿翻译而成的。
字词广场
★字音识记
羡妒( xiàn dù) 精髓(suǐ) 颦蹙(pín cù)
无垠(yín) 饶恕(ráo shù) 叫嚣(xiāo)
轻鸢(yuān) 一蹴而至(cù) 数见不鲜(shuò xiān)
★字形辨析
★词义辨析
静默•沉默:“静默”,寂静,没有声音;肃立不作声,表示悼念。“沉默”,不爱说笑,不说话。
※此前的媒体看片会上,影片所描写的1942年河南灾荒的故事让影厅内气氛压抑,全国媒体在散场之时并没有爆发出往常观看冯小刚导演影片时的掌声,而是以全场静默代替。
※4年来成绩起伏不定且不断经历换帅风波,而眼下,中国女排干脆陷入选帅难的尴尬境地——郎平、蔡斌、陈忠和等热门人选要么不愿接手,要么保持沉默。
洋溢•充溢:“洋溢”,(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充溢”
……
3.10谈中国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能力目标
1.熟知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2.掌握比较研究的方法,并学会借此研究其他文学现象。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优 秀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1.从段落构成的分析入手,了解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
2.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
●教学难点
1.分析文章以综合为纲,以比较为网的行文布局的特点。
2.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
●教学方法
1.反复诵读,了解大概。本文写得典范古雅,但凡遣词造句、行文布局、佳构机巧、言语妙喻都需要深入口味,反复吟诵。
2.串通文义,学习文法。理解本文首先需要掌握文章的行文结构。此文结构最大的特点在于开篇立论,明确论述的原则,然后逐层展开,分别论述,而在论述中又不失良机,随时比较,广引博征,使文章跌宕生姿,别具风采。
3.不求全貌,雕琢精义。理解本文的另一要点在于不求全貌,但求精雕细琢;特别是文中生动奇巧的妙言妙语,要用心揣摩体会。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诗歌,大家能背几首吗?(学生试背三两首)那么,这些诗歌有怎样的特点呢?(学生自由发言:语言的形象性、凝练性,结构的跳跃性等)如果要更进一步了解诗的特点,那么我们就听听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是怎样说的。(板书课题《谈中国诗》)
二、作者简介
出示投影:
钱钟书先生1910年出生于江苏无锡,1933年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1935年赴牛津大学攻读,获B.Litt.(Oxon)学位。后又至巴黎大学研究法国文学。
……
3.10谈中国诗
一、基础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叫嚣(xiāo) 咆哮(xiāo)
羡妒(xiàn) 管弦乐(xián)
B.精髓(suǐ) 凑泊(pō)
纸鸢(yuān) 樱桃核(hé)
C.梵文(fàn) 撩起(liāo)
解数(xiè) 哈巴狗(hǎ)
D.卓越(zhuó) 竦峙(zhì)
曾经(cénɡ) 空城计(kònɡ)
解析 A.哮xiào;B.泊bó;D.空kōnɡ。
答案 C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中西诗不但内容常相同,而且作风也往往________。斯屈莱欠就说中国诗的安静使他联想起魏尔兰的作风。我在别处也曾详细说明贵国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
(2)我有意对中国诗的内容________不讲。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________;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如是而已。
(3)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而是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但有良心的人全听得见,________耳朵太听惯了麦克风和无线电或者……
A.暗合 忽略 差异 除非
B.契合 忽略 差别 除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