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写作技法点拨
- 资源简介:
约3630字。
单 元 写 作
技 法 点 拨
我们都知道,语文课本是写作素材的宝库,历年来都有一些优秀考生因活学活用教材而获得满分,原因是他们能够发散思维,灵活运用素材。发散型思维,是指在思考时,能围绕一则材料展开全面的联想,全方位地拓展思维空间,既想到素材的正面,又想到其侧面和反面,从而找出许多观点。
如司马迁著《史记》这件事,我们就可以从以下角度提炼观点。
1.遭遇挫折,应勇敢面对。
2.针对当前许多人动辄轻生可提炼出珍惜生命,有生命就有可能产生奇迹这一观点。
3.有一种活比死更难,更美丽。
4.只有忍辱负重,方能成就大业。
5.理想高于一切。司马迁著《史记》的理想支撑他度过困难的日子。
由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每个素材在理解时都有多义性,我们只要找到它和话题的切合点,自圆其说即可,因此,考生们大可不必为自己素材太少而担心,只要熟悉课本素材,就可以不变应万变,写出好文章来。接下来我们再说说课本素材的运用方法。
(一)事件发酵法
蒸馍时用一点酵母发酵,就可以蒸出一锅馒头。我们把课本中的素材通过联想、想象进行扩展,或改变其中的情节、时代等,即故事新编,就可以写出一篇篇具有创新性的文章。
《昭君行》以昭君出塞这个故事为蓝本,想象昭君出塞时的心理活动,以此阐释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之间的联系。《新孟母三迁》,利用孟母三迁这个旧瓶,装进新水。孟母第一次因家距儿子学校远而将家从市郊搬至学校附近;第二次因儿子玩电脑游戏将家搬回市郊;第三次因孟母明白只要儿子不沉迷游戏,电脑对学习还是很有帮助的,于是她又将家搬入市中心。因为“家庭教育不是禁,而应是引导,让孩子自己试着适应社会!”故事新编新就新在给旧故事注入时代气息。
(二)人物组接法
这种方法是跨越时空,让不同时代的人物走在一起,通过他们的对话或独白揭示话题,所选人物最好时代不同、角度不同、身份不同,有代表性,这样,既显得文章信息丰富,知识广博,又避免了只选一人所造成的内容单调,浓度太低,字数不够等弊病。
重庆高考作文《独上高楼》将李白、苏东坡、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