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2015届高三摸底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6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5/1/9 16:09:3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2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18题,约23840字。

  河北省邯郸市2015届高三摸底考试语文试卷
  【试卷综析】本次试题为河北省邯郸市高三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卷作为高三摸底试题,该卷有以下特色:
  第一,题型稳定。词语、病句和连贯题等常规题型依然存在,与高考完全一致,文本类阅读依然采用选考题,适合不同考生去选用。。
  第二,所选素材具有很强的文化信息和较强的现实感。如论述类文本就选了“大数据时代”这个热点的话题;文学类文本阅读选了“父亲的旧怀表”,实用类文本阅读选了“出淤泥而不染的林则徐”等,这些都引领考生关注中国传统文化,思考人生价值等问题。
  第三,注重学生能力考查。如第17题,在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能力同时,还注重考生创新能力的和分析能力的考查。
  第四,作文仍然选择了材料文,作文材料有用与无用”难度不大,考生较容易找到写作角度。
  应该说,这份试卷有助于高考考生临考前的备考,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题文】M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时代”的说法并不新鲜,早在2010年,美国数据科学家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就系统地提出,以前,一旦完成了收集数据的目的之后,数据就会被认为已经没有用处了。比如,在飞机降落之后,票价数据就没有用了;一个网络检索命令完成之后,这项指令也已进入过去时。但如今,数据已经成为一种商业资本,可以创造新的经济利益。
  数据能够成为一种资本,与移动互联网有密切关系。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数码产品的“白菜化”,WIFI信号覆盖的无孔不入,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有“在线时间”和“不在线时间”之分,只要他们愿意,便可几乎24小时一刻不停地挂在线上;在线交易、在线支付、在线注册等网络服务的普及固然方便了用户,却也让人们更加依赖网络,依赖五花八门的网上平台。
  大数据时代的科技进步,让人们身上更多看似平常的东西成为“移动数据库”,如带有存储芯片的第二代银行卡、信用卡,带有芯片读取功能的新型护照、驾驶证、社保卡、图书证等等。在一些发达国家,官方为了信息录入方便,还不断将多种“移动数据库”的功能组合成一体。
  数字化时代使得信息搜集、归纳和分析变得越来越方便,传统的随机抽样被“所有数据的汇拢”所取代,基于随机抽样而变得重要的一些属性,如抽样的精确性、逻辑思辨和推理判断能力,就变得不那么重要,尽可能汇集所有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得出趋势和结论才至为关键。简单说,以往的思维决断模式是基于“为什么”,而在“大数据时代”,则已可直接根据“是什么”来下结论,由于这样的结论剔除了个人情绪、心理动机、抽样精确性等因素的干扰,因此,将更精确,更有预见性。
  不过,一些学者指出,由于“大数据”理论过于依靠数据的汇集,那么一旦数据本身有问题,在“只问有什么,不问为什么”的模式下,就很可能出现“灾难性大数据”,即因为数据本身的问题,而做出错误的预测和决策。
  斯坦福大学专家特来沃尔•哈斯蒂也指出,“大数据”的理论是“在稻草堆里找一根针”,而面临的问题是“所有稻草看上去都挺像那根针”。而乔治•梅森大学专家瑞贝克•高尔丁则提出“数据提供者造假”的危险,在“大数据时代”变得更有害,因为“大数据”理论建立在“海量数据都是事实”的基础上,但人们无法控制数据提供者和搜集者本人的偏见和筛选。
  由于“大数据”炙手可热,数据的流失、泄露和私下买卖也成为噩梦,全球各地不时发生的个人信息被盗,可被看做“大数据时代”对个人生活的伤害,而“维基泄密事件”则提醒强力部门和各国政府,“大数据”的魔力同样会对强者构成威胁。
  (《国际先导报》2013年7 月5日,有删节)
  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危险大数据”的内容的一项是    
  A.“所有数据的汇拢”使随机抽样中的精确性、逻辑思辨和推理判断能力变得不重要。
  B. 如果过于依靠数据的汇集,一旦数据本身有问题,就会可能导致“灾难性大数据”出现。
  C.“大数据”理论需要海量数据都是以事实作基础,但人们无法控制数据都是真实的。
  D.“大数据”一旦流失泄露和私下买卖,不但对个人生活,甚至对各国政府都会带来伤害。
  【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答案解析】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或词语的含义的能力。A项是从“大数据能够使抽样更精确,更有预见性”来表述的,而不是“危险大数据”的概念。
  【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为:①审好题干。首先要审准修饰语;其次要审准判断的性质,有的是选出“正确”选项,有的是选出“不正确”选项,有的是选出“最恰当”选项;再次要审准题干的“潜台词”。②养成全文搜寻、逐段圈点的阅读习惯。“重要概念的含义”大都不会集中出现在某一处或某一段,而是有序地分布在多个段落中③养成回文对照、辨同析异的做题习惯。选择题的众多选项基本上都来自于原文,因此辨析原文语句与选项的差别是正确解答的前提。④甄别筛选。对概念含义的理解,首先必须建立在对概念本质的把握上,内涵一定要严格界定,也就是要严格审读一些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其次是比照分析,比照分析是将选项与原文相关内容比较看是否有转述错误,与题干比照看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2.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对“大数据时代”的阐述,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A. 带有存储芯片的第二代银行卡、信用卡、新型护照、驾驶证、社保卡、图书证等固然给你带来方便,但数据的流失、泄露和被人私下买卖,也可能成为你的噩梦。
  B.“移动互联网”提供了数据传输的网络服务,赋予了“大数据”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