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80字。
高一语文第二单元写作知指导堂实录
一、心理放松与课程导入。
语文老师说,今天第一节要来人听课,起初大家都没在意,没想到临上课来了那么多老师。我可从没有见过这样的阵势,心里紧张极了。李老师招呼大家坐好后,笑着对我们说:“今天我带给大家一个礼物,大家猜一猜是什么?”说着拿出了一个大纸包。大家有的说是书,有的说是糖,有的说是玩具……教室里开始热闹起来。李老师笑嘻嘻地一层一层剥开裹在外面的报纸,立刻引来了一阵哄堂大笑——原来是一块破砖头!
——学生日记摘录
二、想象与联想训练。
我松了一口气,紧张的气氛缓和了,接下来的课就好上了。我说:“诗歌的创作讲究想象和联想,咏物哲理诗也不例外。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想象与联想的小游戏,大家可以大胆想象一下,我手里的这块砖头是从哪里来的?”
“在路上捡的!”
“从建筑工地上拿的!”
“从窑厂买的!”
“老师盖房子剩的!”
对大家的答案,我不置可否,又接着说:“这块砖头的来历可能有很多种,那它的身世又如何呢?”
大家议论纷纷,有位同学抢着说:“它的前身是泥土!”
另一位同学说:“它在砖窑里烧过了!”
对同学们的答案,我都做了肯定性的评价。然后又接着说:“大家说一说,这块砖头都有哪些用处?可以展开你想象与联想的翅膀,说得越远、越离奇越好。”
大家开始议论:“可以盖房子!”
“可以建大楼!”
“可以砸核桃!”
“可以当锤子钉钉子!”
“可以压课本当镇纸!”
“必要时可以用来防身!”
有个家住农村的女同学说:“秋天晾晒玉米时,可以铺在地上隔湿防潮。”
一个小调皮鬼说:“可以当垃圾扔了!”
我说:“如果是垃圾,就更不能乱扔了!可以用来填平低洼的地方嘛!”
一位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同学突然举起了手:“还可以用来当做教具。”又是一阵善意的哄笑。
我也笑了,说:“还真让这位同学说对了,我拿的这块砖头,就是一个教具。大家说,我们要用这个教具来完成什么学习内容?”
教室里安静了下来,显然大家都在思考。然而这安静也只有很短的时间,大家好像猛然醒过神来,异口同声地说:“写咏物哲理诗!”——因为我在课前,已经将打印好的阅读材料《咏物哲理小诗创作技巧例谈》分发给了大家。
三、写作方法指导。
我说:“对!我们就写这块砖头。至于如何写,先请大家阅读我们的材料《咏物哲理小诗创作技巧例谈》。”
我简单地把《例谈》的内容串讲了一下,重点讲了咏物哲理诗的创作技巧,并做了板书:
1. 抓住事物的特征,运用拟人的手法写物,在“物的特征”里寻找“人的精神”;
2. 展开想象与联想的翅膀,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把握事物的特征;
3. 善于在物与物的对比、映衬中凸显“物的哲理”;
4. 从物与物、人与物的“相似点”出发,寻找灵感;
5. 从物本身功能的“能”与“不能”出发,寻找灵感。
然后我开始引导学生以“砖头”为题,尝试哲理诗的写作。我说:“物本身是没有思想、感情的,所谓‘物的哲理’实际上就是‘人的哲理’、‘人的精神’,这也是咏物哲理诗多运用拟人手法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由砖窑里‘砖的烧制过程’可以联想到人的‘磨练与成才’……”
我话音未落,立刻有一位同学举起手来:“老师我已经会写了:只有烈火/才能够铸造坚强!”立刻引发了一片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