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00字)
真实姓名:程立新 单位:皖合肥市第三十中学
3.山中避雨
自学方案
1.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乐以教和)
2. “乐以教和”是什么意思?(音乐可以调节心绪、陶冶情操,还有助于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人们和谐相处。)
3. 作者为什么会有“乐以教和”这种体验呢?(是音乐使两个女孩转忧为喜,是音乐使得萍水相逢的青年人聚拢在一起,音乐的感染力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彼此相处更和谐。)
4.两女孩前后的心境以及“三家村”的前后气氛有什么变化?(女孩:怨天尤人,苦闷万状 很喜欢、和歌来唱(欢乐)三家村:雨越下越大,寂寥深沉 引得众人都来,青年们齐唱—闹的温暖)
听课方案
老师板书
山中避雨(丰子恺)
我 主题 女孩
“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 乐 怨天尤人
“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我的感兴,
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 以 苦闷万状
拉胡琴,体验到“有生以来,
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 教 欢喜 和唱
与山村青年依依不舍 和 无比快乐
课堂导学
1.两个女孩为什么说:“你会拉的?你会拉的?”若改为“你会拉吗? 你会拉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解析:“你会拉的?你会拉的?”能充分表现出两女孩想听“我”拉琴的急切和兴奋的心情,若改了,表达效果就减弱了。
2.作者在写自己拉琴时,为什么要插入自己以前学拉琴的经过呢?
解析:为后面“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来看”做了铺垫,也说明了“我”拉琴拉得特别好的原因。
3.“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句中“闹”能否换为“变”?“温暖”有何妙处?
解析:“闹”点明了音乐的魅力,写出了当时无拘无束的热烈气氛。 “温暖”既写环境的温暖,又写作者内心的温暖,表达了他的欣喜之情。
4.怎么理解“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
解析:作者在山中避雨时,感受到这次拉琴与歌唱,十分自然而真挚,是音乐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大家相处得如此和谐,所以他认为“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