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2015届高三期中考试作文评讲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中学作文 / 各类作文指导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16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4/12/8 22:16:29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3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390字。有立意分析,有下水作文,有从满分到不及格的分类样卷。

  扬州市2015届高三期中考试作文评讲
  Xy888 改编
  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
  生活在别处。——[法]兰波
  此心安处是吾乡。——[宋]苏轼
  一、关于审题:
  本次作文为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提供了多则材料。
  第一则材料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句表现了漂泊异乡的人对于故乡深沉的思念和偏执的爱,这是一种情怀,也是凝结在中华民族心理的乡土情结。
  第二则材料是法国诗人兰波的诗句“生活在别处”,“别处”既可以是“此处”的相对或“当下”的相对,传达出对现有时空下的生活境遇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憧憬,“人总有克制不住离家的欲望”,期盼着走向“前方”,展现了人的生存困境。“此处”与“别处”与第一则材料的“他乡”与“异乡”构成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情感体认。
  第三则材料是宋代文豪苏轼的话语“此心安处是吾乡”,联系苏轼一生颠沛流离的生活和旷达豪迈的情怀,不难领悟究竟是在哪里生活安宁快乐,无需比较“他乡”“故乡”,“此处”“彼处”,生活环境只是一种外在,关键在于人的内在,“心安”是一种心境,是一种生存智慧。
  综合三则材料,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能找到关联之处,由苏轼的“心安”是一种境界,反推杜甫的“不安”是一种情怀,兰波的“不安”是一种理想,“安”与“不安”都有其特定的场域。自选角度,可以从任一则材料生发联想,抒写感悟,或反思故乡情结,或解剖生活困境,或领悟生存智慧皆可成文,若能巧妙地以苏轼的生存智慧去化解情感纠结,精神困顿,生发因果联想,定会写出奇思妙文。
  二、写作误区
  绝大多数考生审题不能去寻找材料间的联系,只是从单一的材料出发,从单一材料出发又不能挖掘材料这种的相对关系,找不出理路,只好退而求其次,或抓到“故乡”就思乡吧,思乡表达不出来就思亲吧,用仅存的一点绵薄的情思去赚取作文的分值。或抓到“生活”就写生活吧,胡乱演绎一个“生活在别处”的异乡游子故事,或抓住“心安”就简单解释“随遇而安”不失为一种可取的生活态度。很多考生感觉没有可以证明的公理,自己说不出见解来就干脆写写故事。
  三、素材积累
  1.乡土散文
  柯灵《乡土情结》
  韩少功《我心归去》
  刘亮程《今生今世的证据》
  曹文轩《前方》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