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学诗》公开课教案
- 资源简介:
约2740个字。
《香菱学诗》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典名著《红楼梦》
2、赏析香菱这一艺术形象,体会作者刻画这一人物的方法
3、收获一点鉴赏诗歌的知识,得到一点学习语文的启示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文中语句,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刻画这一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每当我轻轻翻开那带着浓浓墨香的《红楼梦》时,我总是钦佩于作者的旷世之才,感伤于故事的离合悲欢,伤怀于人物的悲惨命运;每次读到香菱,心中总有一种别样的情感,萦绕心间,挥之不去,难以释怀。今天我要和同学们一起再次走进《香菱学诗》,去感受那个孤独灵魂背后的故事,希望能和同学们进行一次心灵的撞击。
板书课题:香菱学诗
过渡:首先来看同学们的预习工作做得怎么样,请看大屏幕。
二、检查预习
1、关于诗社
在《红楼梦》中,大观园里成立了一
个诗社,诗社是由探春倡议成立的。成立的地点是秋爽斋,诗社的名字是海棠诗社。
2、请说说下列别号分别指哪位诗人。
陆放翁(陆游)王摩诘(王维)李青莲(李白)王右丞(王维)
3、文学常识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又名《石头记》,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据说《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其开头有一首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三、感知课文
同学们作了充分的预习,我想请一个同学说说: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明确:在黛玉的指导下,香菱读诗、论诗、写诗的过程。
过渡:故事情节虽然十分简单,但却刻画了一个鲜活的人物。请看大屏幕。
四、人物赏析
1、识香菱
“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
提问:(1)这句话是谁说的?(宝玉)
(2)话中的“他这么个人”指的是谁?(香菱)
(3)为什么说她“竟俗了”?(贱为人妾)——指名讲述香菱的身世故事。
是啊,一首有关香菱的判词凝练地概括了她悲惨的一生。